作者: 文/梁雲芳 本單元配圖為設計攝影,純屬情境模擬。 | 大家健康雜誌 – 2012年4月6日 下午11:02
相關內容
放大顯示
家有過動兒,不可不知的教養訣竅
不少師長會抱怨,
過動兒的身上像是裝了小馬達似的,
老是動不停,不肯好好學習。
其實,他們不是不願意學,
而是需要的方式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
謝芸容是幼稚園老師,總是笑容親切,耐心教導,深得家長信任與喜愛。直到最近班上新來一位同學強強,上課很不專心,常常會講一些跟課程無關的話,例如:「老師,牆壁上有蜘蛛」、「老師,為什麼樹葉在動」,或者喜歡扯男生的衣服、拿女生的玩具,或是到處走來走去,嚴重影響課堂秩序。最初芸容很有耐心,慢慢教導,只是強強愈來愈不聽話,還會跟同學發生衝突扭打,讓她不知道該拿強強如何是好。
注意力不集中、好動 不一定是過動兒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表示,過動兒的醫學名詞為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中文名稱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但不能說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就一定是過動兒,需要由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或是縣市政府鑑輔會採用DSM-IV中的ADHD診斷標準及相關資料作評估或綜合研判,初發年齡在7歲以前,而且需評估是不是常見於團體認知學習過程中,具有重大妨礙日常生活或是學習等事實。
通常過動兒的發生盛行率約在3~5%,但社團法人台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理事長賴聖洋表示,過動兒的特徵是易分心、衝動及有過動症狀,但臨床有許多誤診,真正屬於先天疾病型的過動兒約在3%以下,一般人認為的不專心、過動,應該屬於「動態孩子」,而且與後天發展有關。
動態孩子 偏好以遊戲、運動來學習
人的性格本來就有動態及靜態之分,前者如冒險家、運動員,後者如學者、會計。過動兒屬於動態孩子,天生身心需求、學習模式與靜態孩子不同,他們通常是先用右腦處理訊息,再慢慢用到左腦,不擅長寫字、閱讀及符號,如果用「學多於做」的靜態學習模式教導動態孩子,賴聖洋理事長表示,這種不注重遊戲、運動的錯誤教養模式,會讓動態孩子累積許多不想學習的情緒,甚至會喪失學習動機,形成身心失調的學習困擾。他說:「很多人會用『學習障礙』這個字,但會讓家長嚇到,我用的是學習困擾,可以改善,只要用對教學模式,就能改變動態孩子的學習。」
長期投入特殊教育的孟瑛如教授,很了解這類孩子的性格,由於大腦皮質層和一般人不同,或是多巴胺分泌不足的因素,導致控制能力不足,產生各種過動的症狀。但只要用對教養方式,他們會是擔任電腦工程師、運動員、軍警、保全人員的最佳人選,因為他們可以同時監視幾十個螢幕,甚至樂此不疲。賴聲洋理事長也說右腦發達的孩子,很擅長造型設計、創意性工作,而且會是優秀的運動員。
他們是獵人 不是農夫
靜態孩子會乖乖坐好聽課、喜歡閱讀、數學運算及計算能力強、能夠掌握情緒,會遵守規則;動態孩子則常被強烈的訊息所吸引,會對環境充滿好奇,所以會動來動去、喜歡遊戲及運動、不愛坐著寫功課、寫字會歪歪斜斜、情緒較衝動、數學邏輯較弱,程序及秩序感差,執行力不足。
動態孩子對於符號解碼的能力較弱,所以長時間以符號為主的書寫、閱讀、數學邏輯的知識學習對他們來說很不利。他們的學習與經驗值累積有關,會去尋找各種刺激的訊息,且訊息強度愈高,接受力就愈強。
賴聖洋理事長呼籲過動兒的師長,必須理解動態孩子的大腦結構不同於靜態孩子,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而不能用對待靜態孩子的方式要求動態孩子的學習,他用「農夫」比喻靜態孩子,以「獵人」比喻動態孩子,前者重視辛勤耕作的技術,後者重視野外巡獵技巧,教養方式及內容自然很不一樣。
感謝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孟瑛如教授、台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賴聖洋理事長審稿
【更多精彩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1年4月號,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http://tw.news.yahoo.com/%E5%AE%B6%E6%9C%89%E9%81%8E%E5%8B%95%E5%85%92-%E4%B8%8D%E5%8F%AF%E4%B8%8D%E7%9F%A5%E7%9A%84%E6%95%99%E9%A4%8A%E8%A8%A3%E7%AB%85-150203894.html
2012年4月10日
2011年8月2日
父母過度保護 小孩容易愛哭
更新日期:2011/08/01 04:11
文/盧愷莉
「老師,請問一下,我們家的『妹妹』很愛哭,這樣可以做復健嗎?」電話那頭響起家長急切的聲音。我說:「沒有關係,先帶過來看看,我會用一些方式幫助她。」
下一個禮拜,這位號稱愛哭的「妹妹」來到治療室,果然如家長所說,一來就哭,怎麼哄就是停不下來。在了解個案的整體狀況後,發現她並沒有任何腦神經或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的問題,只是發展比較慢,與同齡正常小朋友相比,大約慢了半年左右,已經一歲了,還不會肚子貼地或離地爬,也不會自己扶東西站穩。
與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妹妹」有過分依賴的狀況,又很怕生,平時在家要什麼東西,只要出個聲音,馬上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若得不到想要的,則以哭的方式來表達,遇到陌生人,也是用哭的方式來表現不安的情緒。
評估結束後,我向家長解釋,其實小朋友並沒有什麼問題,可能的原因是過度保護,沒有讓她有自己行動的機會,再者是缺乏安全感和主動探索的能力,導致發展比較慢。
因此事先與家長溝通,往後做治療時,可能會稍微強迫她做一些動作,若她哭,不能馬上停止動作,或抱起來,必須等她完成了才能休息。回家後,要開始訓練她主動去拿要的東西,若拿不到,用哭的方式,不可以馬上把東西給她,但可以將東西拿到距離她約1到2公尺遠的地方,鼓勵和幫助她用爬的方式,自己去拿到東西。
幼兒在一歲以前,還不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多半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此時父母應慢慢引導孩子表達想法,但千萬不能小朋友一哭,就馬上讓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否則小朋友往後都會以哭的方式表達。
這位愛哭的「妹妹」在歷經一個半月的哭嚎後,慢慢知道哭也沒有用,做運動時,就不再哭了,並開始會主動去探索身旁的玩具,和周遭的環境,現在她已經可以放手走一段距離,且持續在進步中。
小朋友的家長也分享說,用了這個方法來教「妹妹」,感覺好帶多了,不會像以前動不動就哭。
常跟家長說,不要怕小孩哭,一定要沉得住氣,比他更堅持,最後的勝利就是屬於你的,然而,過程中,仍要視小朋友的特殊狀況作調整。若哭久了,會臉色發黑,或引起癲癇發作,就必須特別小心和注意,但也不需要一哭就抱起來哄,可先用玩具、喜歡的東西、或其他方式(如塞奶嘴、輕拍等),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和安撫他。
小朋友都是很聰明的,只要能夠用簡單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會再用費力的方法去嘗試,這也是人的本性,所以,若要小朋友好,一定要捨得讓他受磨練,不要怕他哭。愛他,就不可輕易的妥協。
(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1/78/2w2da.html
文/盧愷莉
「老師,請問一下,我們家的『妹妹』很愛哭,這樣可以做復健嗎?」電話那頭響起家長急切的聲音。我說:「沒有關係,先帶過來看看,我會用一些方式幫助她。」
下一個禮拜,這位號稱愛哭的「妹妹」來到治療室,果然如家長所說,一來就哭,怎麼哄就是停不下來。在了解個案的整體狀況後,發現她並沒有任何腦神經或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的問題,只是發展比較慢,與同齡正常小朋友相比,大約慢了半年左右,已經一歲了,還不會肚子貼地或離地爬,也不會自己扶東西站穩。
與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妹妹」有過分依賴的狀況,又很怕生,平時在家要什麼東西,只要出個聲音,馬上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若得不到想要的,則以哭的方式來表達,遇到陌生人,也是用哭的方式來表現不安的情緒。
評估結束後,我向家長解釋,其實小朋友並沒有什麼問題,可能的原因是過度保護,沒有讓她有自己行動的機會,再者是缺乏安全感和主動探索的能力,導致發展比較慢。
因此事先與家長溝通,往後做治療時,可能會稍微強迫她做一些動作,若她哭,不能馬上停止動作,或抱起來,必須等她完成了才能休息。回家後,要開始訓練她主動去拿要的東西,若拿不到,用哭的方式,不可以馬上把東西給她,但可以將東西拿到距離她約1到2公尺遠的地方,鼓勵和幫助她用爬的方式,自己去拿到東西。
幼兒在一歲以前,還不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多半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此時父母應慢慢引導孩子表達想法,但千萬不能小朋友一哭,就馬上讓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否則小朋友往後都會以哭的方式表達。
這位愛哭的「妹妹」在歷經一個半月的哭嚎後,慢慢知道哭也沒有用,做運動時,就不再哭了,並開始會主動去探索身旁的玩具,和周遭的環境,現在她已經可以放手走一段距離,且持續在進步中。
小朋友的家長也分享說,用了這個方法來教「妹妹」,感覺好帶多了,不會像以前動不動就哭。
常跟家長說,不要怕小孩哭,一定要沉得住氣,比他更堅持,最後的勝利就是屬於你的,然而,過程中,仍要視小朋友的特殊狀況作調整。若哭久了,會臉色發黑,或引起癲癇發作,就必須特別小心和注意,但也不需要一哭就抱起來哄,可先用玩具、喜歡的東西、或其他方式(如塞奶嘴、輕拍等),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和安撫他。
小朋友都是很聰明的,只要能夠用簡單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會再用費力的方法去嘗試,這也是人的本性,所以,若要小朋友好,一定要捨得讓他受磨練,不要怕他哭。愛他,就不可輕易的妥協。
(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1/78/2w2da.html
2010年12月29日
戴勝益的子女教養方式分享
戴勝益的子女教養方式分享
希望大家看看這篇寫得如此好的文章,大家好好的啃噬一番後大大的分享出去哦!!!!
======原文分隔線===作者:李翠卿===出處:親子天下==============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 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BR>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懂 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希望大家看看這篇寫得如此好的文章,大家好好的啃噬一番後大大的分享出去哦!!!!
======原文分隔線===作者:李翠卿===出處:親子天下==============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 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BR>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懂 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戴勝益的子女教養方式分享
戴勝益的子女教養方式分享
希望大家看看這篇寫得如此好的文章,大家好好的啃噬一番後大大的分享出去哦!!!!
======原文分隔線===作者:李翠卿===出處:親子天下==============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 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BR>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懂 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希望大家看看這篇寫得如此好的文章,大家好好的啃噬一番後大大的分享出去哦!!!!
======原文分隔線===作者:李翠卿===出處:親子天下==============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 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BR>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懂 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2010年12月13日
疼愛你們的子女
疼愛你們的子女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告訴他們,你有多愛他們。稱讚、鼓勵他們。他們需要你的話語才能建立自己,因為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會傷害他們。我經常聽到成年人說,童年最失望的事,就是父母未曾表示愛他們。父母對兒童健康發展的影響,勝過其他事物。固然兒童可能知道父母愛他們,但依舊需要定期聽到父母表達愛。
兒童也需要父母展現對他們的愛意。如果他們沒有被愛的感覺,可能會退縮而封閉自己,很難付出愛。這可能在他們往後留下心靈的創傷。因此,緊緊擁抱他們,親子一同嬉戲,為他們做特別的事,帶他們到好玩的地方,讓他們驚喜地收到夢寐以求的禮物。愛子女的方法太多了,以下列舉五十個簡單的構想:
1.每天早上都擁抱一下。
2.去動物園、看遊行和遊樂園玩。
3.將子女的藝術作品和獎狀貼在冰箱上。
4.創造若干家庭傳統。
5.對子女有耐心。
6.脾氣暴躁時,向子女道歉。
7.出去露營。
8.與子女玩簡便的遊戲、捉迷藏。
9.隨身攜帶急救膠布和QQ軟糖。
10.了解子女的優點。
11.誇獎他們。
12.鼓勵他們。
13.欣賞他們。
14.一起吃飯。
15.凡事慢慢來。
16.尊重子女的隱私。
17.傾聽。
18.不在發怒時執行家規。
19.管教前後一致。
20.經常對子女說:「我愛你。」
21.容許他們做些傻事。
22.接受他們的不完美。
23.子女有好的表現,就要給予獎勵。
24. 清楚地解釋家規。
25. 經常歡笑。
26. 帶子女去他們喜歡的餐館吃飯。
27. 邀請子女的朋友到家裡來玩。
28. 買甜筒冰淇淋給子女。
29. 去度假。
30. 知道什麼時候要對子女溫和,什麼時候要嚴厲。
31. 為子女安排難忘的慶生會。
32. 教導子女負責任和尊重別人。
33. 選擇你的戰場。
34. 不要讓子女難堪。
35. 協助子女完成作業。
36. 試著了解子女的世界。
37. 增強記性。
38. 信守對子女的承諾。
39. 必要時,拒絕子女的要求。
40. 不要對子女大聲嘶吼。
41. 送子女禮物。
42. 做子女品德的榜樣。
43. 與子女一同禱告。
44. 為子女祈禱。
45. 找老師談談子女的狀況。
46. 告訴子女,你以他們為榮。
47. 隨時伸出援手。
48. 與子女一同數星星。
49. 就寢時,便是親子談天時間。
50. 入睡前,為子女祝福。
教導你們的子女
箴言廿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有太多事情,兒童必須知道,你有責任教導他們。家庭是孩子主要學習的地方,但是父母太常將責任丟給學校的老師、電視、朋友和其他機構,讓他們取代自己的親職;這些事不見得不好,但需要審慎地監督。
容恩和貝絲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該教導三個女兒什麼生活技能。他們共同發展出下列基本清單,明訂女兒在不同年齡的教導焦點。
當三個女兒……
八歲時,她們要學會性別的差異。
九歲時,她們要學會洗碗盤。
十歲時,她們要學會用吸塵器打掃整個家。
十一歲時,她們要學會清掃浴室。
十二歲時,她們要學會除庭院的草。
十三歲時,她們要學會計劃三餐的飲食。
十四歲時,她們要每個星期預備三次餐點。
十五歲時,她們要學會計劃社交活動。
十六歲時,她們要學會付帳單。
容恩和貝絲共同研擬這項基本計劃,然後一起教導女兒這些生活技能。現在,他們擁有三個非常負責任的女大學生。他們的家庭訓練已獲得報償,娶到這三個女孩的人,將是非常幸運。
身為父母,無論你是否知道,你都在教導子女。子女經常觀察你所有的言行舉止。遺憾的是,他們學會你那些壞習慣的速度快過學會你的好習慣。你不留意脫口而出的一句壞話,子女都聽進去了。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子女便反覆地說著那句話,你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做了壞榜樣。不要放棄,只要記住,你私底下所說或做的任何事情,可能會很輕易地就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子女複製。同時要了解,除了你教導子女的每件事情之外,另外兩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丈夫和好妻子、及好父親和好母親的角色。
另外,還有品格的部分。以下是教導子女時,值得父母重視和傳承的美好品格:
● 誠實 ● 尊重 ● 勇氣
● 自制 ● 仁慈 ● 憐憫
● 耐心 ● 謙卑 ● 信心
● 公平 ● 認真工作 ● 順服
● 貞潔 ● 負責
(取材自《婚姻,和樂屋》,愛家基金會出版,定價350元)http://www.family.org.tw/epaper_content.asp?id=341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告訴他們,你有多愛他們。稱讚、鼓勵他們。他們需要你的話語才能建立自己,因為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會傷害他們。我經常聽到成年人說,童年最失望的事,就是父母未曾表示愛他們。父母對兒童健康發展的影響,勝過其他事物。固然兒童可能知道父母愛他們,但依舊需要定期聽到父母表達愛。
兒童也需要父母展現對他們的愛意。如果他們沒有被愛的感覺,可能會退縮而封閉自己,很難付出愛。這可能在他們往後留下心靈的創傷。因此,緊緊擁抱他們,親子一同嬉戲,為他們做特別的事,帶他們到好玩的地方,讓他們驚喜地收到夢寐以求的禮物。愛子女的方法太多了,以下列舉五十個簡單的構想:
1.每天早上都擁抱一下。
2.去動物園、看遊行和遊樂園玩。
3.將子女的藝術作品和獎狀貼在冰箱上。
4.創造若干家庭傳統。
5.對子女有耐心。
6.脾氣暴躁時,向子女道歉。
7.出去露營。
8.與子女玩簡便的遊戲、捉迷藏。
9.隨身攜帶急救膠布和QQ軟糖。
10.了解子女的優點。
11.誇獎他們。
12.鼓勵他們。
13.欣賞他們。
14.一起吃飯。
15.凡事慢慢來。
16.尊重子女的隱私。
17.傾聽。
18.不在發怒時執行家規。
19.管教前後一致。
20.經常對子女說:「我愛你。」
21.容許他們做些傻事。
22.接受他們的不完美。
23.子女有好的表現,就要給予獎勵。
24. 清楚地解釋家規。
25. 經常歡笑。
26. 帶子女去他們喜歡的餐館吃飯。
27. 邀請子女的朋友到家裡來玩。
28. 買甜筒冰淇淋給子女。
29. 去度假。
30. 知道什麼時候要對子女溫和,什麼時候要嚴厲。
31. 為子女安排難忘的慶生會。
32. 教導子女負責任和尊重別人。
33. 選擇你的戰場。
34. 不要讓子女難堪。
35. 協助子女完成作業。
36. 試著了解子女的世界。
37. 增強記性。
38. 信守對子女的承諾。
39. 必要時,拒絕子女的要求。
40. 不要對子女大聲嘶吼。
41. 送子女禮物。
42. 做子女品德的榜樣。
43. 與子女一同禱告。
44. 為子女祈禱。
45. 找老師談談子女的狀況。
46. 告訴子女,你以他們為榮。
47. 隨時伸出援手。
48. 與子女一同數星星。
49. 就寢時,便是親子談天時間。
50. 入睡前,為子女祝福。
教導你們的子女
箴言廿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有太多事情,兒童必須知道,你有責任教導他們。家庭是孩子主要學習的地方,但是父母太常將責任丟給學校的老師、電視、朋友和其他機構,讓他們取代自己的親職;這些事不見得不好,但需要審慎地監督。
容恩和貝絲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該教導三個女兒什麼生活技能。他們共同發展出下列基本清單,明訂女兒在不同年齡的教導焦點。
當三個女兒……
八歲時,她們要學會性別的差異。
九歲時,她們要學會洗碗盤。
十歲時,她們要學會用吸塵器打掃整個家。
十一歲時,她們要學會清掃浴室。
十二歲時,她們要學會除庭院的草。
十三歲時,她們要學會計劃三餐的飲食。
十四歲時,她們要每個星期預備三次餐點。
十五歲時,她們要學會計劃社交活動。
十六歲時,她們要學會付帳單。
容恩和貝絲共同研擬這項基本計劃,然後一起教導女兒這些生活技能。現在,他們擁有三個非常負責任的女大學生。他們的家庭訓練已獲得報償,娶到這三個女孩的人,將是非常幸運。
身為父母,無論你是否知道,你都在教導子女。子女經常觀察你所有的言行舉止。遺憾的是,他們學會你那些壞習慣的速度快過學會你的好習慣。你不留意脫口而出的一句壞話,子女都聽進去了。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子女便反覆地說著那句話,你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做了壞榜樣。不要放棄,只要記住,你私底下所說或做的任何事情,可能會很輕易地就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子女複製。同時要了解,除了你教導子女的每件事情之外,另外兩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丈夫和好妻子、及好父親和好母親的角色。
另外,還有品格的部分。以下是教導子女時,值得父母重視和傳承的美好品格:
● 誠實 ● 尊重 ● 勇氣
● 自制 ● 仁慈 ● 憐憫
● 耐心 ● 謙卑 ● 信心
● 公平 ● 認真工作 ● 順服
● 貞潔 ● 負責
(取材自《婚姻,和樂屋》,愛家基金會出版,定價350元)http://www.family.org.tw/epaper_content.asp?id=341
2010年8月11日
62萬尼特族寄生父母
吳錦勳、李郁怡、呂燕智/商業周刊第1032期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痛心的自問。
1個關鍵時刻、2個關鍵思維,釐清帶種與放縱的界限。
在日本社會裡,這幾年出現一種「尼特族」(NEET),指的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意即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15到34歲年輕人。他們很多是長期在父母羽翼下成長,一旦到該進入社會的時候,卻喪失做決定的能力與勇氣。他們通常缺乏自信、人際關係孤立,不肯面對由校園轉換到社會的挑戰。或是曾在職場受到挫折,而不願再嘗試。依據日本勞動機構的調查,目前日本尼特族已超過62萬人。
父母過度保護,是養出尼特族小孩的主因。經濟成長搭配上少子化趨勢,父母大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願意一直金援小孩。尼特族一旦遭到挫折退縮到家裡,父母也不向小孩施壓,漸漸讓他們成了足不出戶的隱蔽青年。而尼特族中也不乏曾是「乖乖牌」的小孩,從小接受父母的安排,為符合家庭的期望不斷讀書、補習,長大了才決定以消極的態度表達抗議。
尼特族繭居家中的時間一旦越拖越久,就業競爭力就越薄弱,惡性循環造成個人、家庭,甚至是社會沉重的負擔。造成「尼特族」的重要推力,正是不放手的父母。父母不放手,小孩不放膽,他們錯過人生關鍵的試誤(trial and error),結果就是即使七老八十了,心裡仍在青少年階段徘徊。
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世琤,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很清楚父母「放手」內心要修練的五大關卡:
一、缺乏信心:父母覺得只要一放手,孩子就跌倒、失敗,所以不願放手。有時父母越缺乏信心,子女就越會跌倒。
二、失落感:孩子失去掌控、連絡,父母覺得被孤立,被忽略,像風箏斷線,面對空巢的失落。
三、羞辱感:子女的行動讓父母蒙羞,父母把子女的失敗,視為是自己的失敗,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
四、憤怒:雖不反對子女的決定,但過程中沒有和父母商量、討論,父母最後才知道,感到憤怒。好比,都快要結婚了,父母最後才看對象。
五、擔憂受傷害:子女遭受重大損失傷害,父母失去孩子,面對折翼傷痛。
不同的父母,面對大小不一的關卡。最高行政法院書記官伍榮陞,5年前妻子罹癌病逝後,就父兼母職的照顧4名子女,經常忙得心力交瘁,「她走的那一年,每天早上我送完孩子,一間間關完燈,我就出不了家門,呆坐沙發哭一場。」栽培子女讀書成材,是妻子的心願,更是承諾。
排行第三的長子伍家鼎,在爸爸做菜時,經常進廚房幫忙,沒想到幫出興趣。當今年3月,他提出要念職校、想學做菜時,伍爸爸一口回絕「不可以!」「我們家不是當律師,就是醫生。」父子陷入冷戰,後來,他無意間看到兒子作文寫到「夜晚萬盞閃亮的霓虹燈,卻沒有一盞是屬於我的。」才體悟到兒子想走另一條路,都得不到支持的苦。
現在,伍家鼎是私立開平餐飲學校高一新生。他覺得自己做菜很有天分:「做菜給我的成就感,跟考試的成就感不同,一個是願意做的成就感,一個是不願做的成就感。」雖然將來他仍不確定是五星級餐廳大廚,還是擺麵攤的老闆,但是他的父親放手,讓他試路。
關鍵時刻:青少年期的試誤 回頭時間成本低,叛逆能量可善用
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表示,如果說試誤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那麼青少年期,就是試誤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即使發現路不對了,回頭的時間成本最低。」而且青少年叛逆期有很強的能量,聰明的父母善用這股力量,可將它導向正面用在自我探索上。「沒有任何心理學工具,比得上父母對孩子的觀察與瞭解。」父母是最親近孩子的人,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天分,其他人很難做得更好。
父母是協助子女開發潛能最關鍵的人物,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夫(Joseph Luft)與英格漢(Harry Ingham)發展出的「喬哈利之窗」(Johari Window)可以解釋其中關鍵: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潛力,或者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天分,只有親子之間能夠坦誠,孩子才會將隱藏的那個自己打開來,告知父母自己要什麼,而自己又有哪些天賦是父母沒有注意到的;另外,父母也應該給予子女誠實的回饋,協助孩子找到連他們都不知道的潛能。
台大心理系畢業,又有商學學位的李明融是一個帶種的爸爸,因為他支持讀了兩年大學的女兒李盈瑩,放棄文憑的執著,轉讀餐飲職校。他不在意親友對他不支持孩子讀書的批評,因為人生路漫漫,他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身邊成功人士雖多,但快樂的人很少。文憑,無法讓女兒更快樂,這就是事實。
問題是,「帶種父母」與「放縱父母」之間的界線,在哪裡?如何確認孩子是在逃避學業,還是探險人生?
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有三個選項:一,如果你是總統的父母;二,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父母;三,如果你是日本「尼特族」的父母。哪一個角色,最需要帶種?
答案是第二選項:王建民的父母。當一個總統或者尼特族的父母,需要承受的風險並不大。當一個孩子沒有變成世界級棒球明星之前,誰都不知道他的嘗試成本有多大,尤其當他在青少年時期,有能力考上台大電機系時。所謂的風險,包括,他可能變成簽賭案的球員鋃鐺入獄,也可能是被球隊淘汰後的計程車司機。一如李明融的角色,在某些人的眼中是「帶種」,但某些人的眼中叫做「放縱」。
關鍵思維一:把孩子當大人看待 孩子做出選擇,父母就必須退後
帶種與放縱之間,是有不同。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愛卜斯坦(Robert Epstein),在2007年4月出版的新書《在每位青少年中再發現成人》(The case against adolescence: Rediscovering the adult in every teen)建議父母:「想要培育出負責又快樂的青少年,就必須將他們當成人看待。」他強調,每位青少年都有成人的特質,父母必須主動給予青少年成人般的權利與義務,才能夠誘發青少年的成熟度。
至於如果父母想要判斷,青少年只是好玩隨便想想,還是認真想要嘗試某一個生涯方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再觀察孩子的反應。
陳皎眉舉例,當孩子因為喜歡扭蛋,說要去開店,父母可以問問:「你知道開店是什麼樣子嗎?」如果孩子說不出所以然,或者聽到開店要處理那麼多事,就打了退堂鼓,父母大概就知道,孩子並不當真。像伍榮陞數度觀察伍家鼎,發現他積極蒐尋餐飲方面的資料,「布局很久」,於是知道兒子是當真的。
如果孩子清楚選擇,而且堅持要做,即使有風險,父母也必須退後,讓他們承擔後果,陳皎眉表示:「對父母來說,最難的事其實是體悟,『雖然你能給的很多,但也就只能給到這麼多』(You can do so much, but only so much.)。」
關鍵思維二:挫折不能無止境 以階段性目標,培養自主與信心
除了要求孩子,在試誤的過程中,必須為自己負責之外,黃世琤還指出一項父母千萬不要犯的錯誤,那就是讓孩子停留在「重複挫折」的階段。
她在長達7年的心理輔導臨床經驗中發現一個現象,任何人如果試來試去都沒有成功找到認同的目標,他的自主性會越來越弱,就越來越不能做決定,就越難發展認同。一旦自我懷疑的想法在年輕人的心中浮現,這時想要嘗試追求自我的動力反而會降低,孩子也就失去「帶種」的動力。
她提醒家長,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試誤不可能沒有止境,但也不可能一蹴可幾。放手是可以一步步來的,就像《聖經》中描述的,老鷹教導小鷹飛翔,先是拆掉鳥巢最細緻的底層,露出枝枒與荊棘,再來才是驅趕小鷹離巢飛翔。黃世琤表示,「能夠找到一個合理、合適的階段性自我目標或承諾,都遠比一直在搜尋,長時間找來找去找不到的情況要好。」
比較可行的策略,是與孩子共同討論出階段性目標。等到出現一些成績之後,孩子的自主性隨之增強,信心有了,再尋找下一個目標。像爬階梯的方式,一階階往上爬。
前國防部長陳履安從小教導子女要「輸得起」,他指出,現在父母的心魔卻是「輸不起」。他的五名子女個個出身哈佛、麻省名校,又是MBA博士,結果後來出家、經商、拍廣告片、寫武俠小說……,樣子全不一樣,他完全讓子女適性發展。
他比喻說,清朝當時,父母為女兒裹小腳,從不管她怎麼痛、怎麼叫,因為心中相信,這樣女兒才可以嫁到好人家。「現在做父母的,表面上不為女兒裹小腳,但心裡面卻拚命為子女裹小腳。」父母若想方設法的要子女按照自己期望走,就是在心裡跟小孩子比武,兩個人在鬥,最後一定會有人受傷。
不為子女裹小腳,也是伍榮陞掙扎過後的體會,他說,子女不是父母的「家產」,父母只是忠心良善的好「管家」,「我們只能灌溉、施肥、除草,至於這棵樹要結什麼果子,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責任。」他牽著兒子的手笑笑說。
62萬人口的尼特族在日本形成社會問題前,沒有任何一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尼特族。但是,這類父母卻不自主的掉入「操心太多、安排太多」,一輩子的在循環。在台灣,雖然沒有尼特族的正式統計,不過,趨勢的隱然形成已無庸置疑。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最痛心的自問。http://2756.wwwts.au.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T07100001&Rcg=101654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痛心的自問。
1個關鍵時刻、2個關鍵思維,釐清帶種與放縱的界限。
在日本社會裡,這幾年出現一種「尼特族」(NEET),指的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意即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15到34歲年輕人。他們很多是長期在父母羽翼下成長,一旦到該進入社會的時候,卻喪失做決定的能力與勇氣。他們通常缺乏自信、人際關係孤立,不肯面對由校園轉換到社會的挑戰。或是曾在職場受到挫折,而不願再嘗試。依據日本勞動機構的調查,目前日本尼特族已超過62萬人。
父母過度保護,是養出尼特族小孩的主因。經濟成長搭配上少子化趨勢,父母大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願意一直金援小孩。尼特族一旦遭到挫折退縮到家裡,父母也不向小孩施壓,漸漸讓他們成了足不出戶的隱蔽青年。而尼特族中也不乏曾是「乖乖牌」的小孩,從小接受父母的安排,為符合家庭的期望不斷讀書、補習,長大了才決定以消極的態度表達抗議。
尼特族繭居家中的時間一旦越拖越久,就業競爭力就越薄弱,惡性循環造成個人、家庭,甚至是社會沉重的負擔。造成「尼特族」的重要推力,正是不放手的父母。父母不放手,小孩不放膽,他們錯過人生關鍵的試誤(trial and error),結果就是即使七老八十了,心裡仍在青少年階段徘徊。
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世琤,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很清楚父母「放手」內心要修練的五大關卡:
一、缺乏信心:父母覺得只要一放手,孩子就跌倒、失敗,所以不願放手。有時父母越缺乏信心,子女就越會跌倒。
二、失落感:孩子失去掌控、連絡,父母覺得被孤立,被忽略,像風箏斷線,面對空巢的失落。
三、羞辱感:子女的行動讓父母蒙羞,父母把子女的失敗,視為是自己的失敗,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
四、憤怒:雖不反對子女的決定,但過程中沒有和父母商量、討論,父母最後才知道,感到憤怒。好比,都快要結婚了,父母最後才看對象。
五、擔憂受傷害:子女遭受重大損失傷害,父母失去孩子,面對折翼傷痛。
不同的父母,面對大小不一的關卡。最高行政法院書記官伍榮陞,5年前妻子罹癌病逝後,就父兼母職的照顧4名子女,經常忙得心力交瘁,「她走的那一年,每天早上我送完孩子,一間間關完燈,我就出不了家門,呆坐沙發哭一場。」栽培子女讀書成材,是妻子的心願,更是承諾。
排行第三的長子伍家鼎,在爸爸做菜時,經常進廚房幫忙,沒想到幫出興趣。當今年3月,他提出要念職校、想學做菜時,伍爸爸一口回絕「不可以!」「我們家不是當律師,就是醫生。」父子陷入冷戰,後來,他無意間看到兒子作文寫到「夜晚萬盞閃亮的霓虹燈,卻沒有一盞是屬於我的。」才體悟到兒子想走另一條路,都得不到支持的苦。
現在,伍家鼎是私立開平餐飲學校高一新生。他覺得自己做菜很有天分:「做菜給我的成就感,跟考試的成就感不同,一個是願意做的成就感,一個是不願做的成就感。」雖然將來他仍不確定是五星級餐廳大廚,還是擺麵攤的老闆,但是他的父親放手,讓他試路。
關鍵時刻:青少年期的試誤 回頭時間成本低,叛逆能量可善用
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表示,如果說試誤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那麼青少年期,就是試誤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即使發現路不對了,回頭的時間成本最低。」而且青少年叛逆期有很強的能量,聰明的父母善用這股力量,可將它導向正面用在自我探索上。「沒有任何心理學工具,比得上父母對孩子的觀察與瞭解。」父母是最親近孩子的人,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天分,其他人很難做得更好。
父母是協助子女開發潛能最關鍵的人物,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夫(Joseph Luft)與英格漢(Harry Ingham)發展出的「喬哈利之窗」(Johari Window)可以解釋其中關鍵: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潛力,或者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天分,只有親子之間能夠坦誠,孩子才會將隱藏的那個自己打開來,告知父母自己要什麼,而自己又有哪些天賦是父母沒有注意到的;另外,父母也應該給予子女誠實的回饋,協助孩子找到連他們都不知道的潛能。
台大心理系畢業,又有商學學位的李明融是一個帶種的爸爸,因為他支持讀了兩年大學的女兒李盈瑩,放棄文憑的執著,轉讀餐飲職校。他不在意親友對他不支持孩子讀書的批評,因為人生路漫漫,他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身邊成功人士雖多,但快樂的人很少。文憑,無法讓女兒更快樂,這就是事實。
問題是,「帶種父母」與「放縱父母」之間的界線,在哪裡?如何確認孩子是在逃避學業,還是探險人生?
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有三個選項:一,如果你是總統的父母;二,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父母;三,如果你是日本「尼特族」的父母。哪一個角色,最需要帶種?
答案是第二選項:王建民的父母。當一個總統或者尼特族的父母,需要承受的風險並不大。當一個孩子沒有變成世界級棒球明星之前,誰都不知道他的嘗試成本有多大,尤其當他在青少年時期,有能力考上台大電機系時。所謂的風險,包括,他可能變成簽賭案的球員鋃鐺入獄,也可能是被球隊淘汰後的計程車司機。一如李明融的角色,在某些人的眼中是「帶種」,但某些人的眼中叫做「放縱」。
關鍵思維一:把孩子當大人看待 孩子做出選擇,父母就必須退後
帶種與放縱之間,是有不同。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愛卜斯坦(Robert Epstein),在2007年4月出版的新書《在每位青少年中再發現成人》(The case against adolescence: Rediscovering the adult in every teen)建議父母:「想要培育出負責又快樂的青少年,就必須將他們當成人看待。」他強調,每位青少年都有成人的特質,父母必須主動給予青少年成人般的權利與義務,才能夠誘發青少年的成熟度。
至於如果父母想要判斷,青少年只是好玩隨便想想,還是認真想要嘗試某一個生涯方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再觀察孩子的反應。
陳皎眉舉例,當孩子因為喜歡扭蛋,說要去開店,父母可以問問:「你知道開店是什麼樣子嗎?」如果孩子說不出所以然,或者聽到開店要處理那麼多事,就打了退堂鼓,父母大概就知道,孩子並不當真。像伍榮陞數度觀察伍家鼎,發現他積極蒐尋餐飲方面的資料,「布局很久」,於是知道兒子是當真的。
如果孩子清楚選擇,而且堅持要做,即使有風險,父母也必須退後,讓他們承擔後果,陳皎眉表示:「對父母來說,最難的事其實是體悟,『雖然你能給的很多,但也就只能給到這麼多』(You can do so much, but only so much.)。」
關鍵思維二:挫折不能無止境 以階段性目標,培養自主與信心
除了要求孩子,在試誤的過程中,必須為自己負責之外,黃世琤還指出一項父母千萬不要犯的錯誤,那就是讓孩子停留在「重複挫折」的階段。
她在長達7年的心理輔導臨床經驗中發現一個現象,任何人如果試來試去都沒有成功找到認同的目標,他的自主性會越來越弱,就越來越不能做決定,就越難發展認同。一旦自我懷疑的想法在年輕人的心中浮現,這時想要嘗試追求自我的動力反而會降低,孩子也就失去「帶種」的動力。
她提醒家長,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試誤不可能沒有止境,但也不可能一蹴可幾。放手是可以一步步來的,就像《聖經》中描述的,老鷹教導小鷹飛翔,先是拆掉鳥巢最細緻的底層,露出枝枒與荊棘,再來才是驅趕小鷹離巢飛翔。黃世琤表示,「能夠找到一個合理、合適的階段性自我目標或承諾,都遠比一直在搜尋,長時間找來找去找不到的情況要好。」
比較可行的策略,是與孩子共同討論出階段性目標。等到出現一些成績之後,孩子的自主性隨之增強,信心有了,再尋找下一個目標。像爬階梯的方式,一階階往上爬。
前國防部長陳履安從小教導子女要「輸得起」,他指出,現在父母的心魔卻是「輸不起」。他的五名子女個個出身哈佛、麻省名校,又是MBA博士,結果後來出家、經商、拍廣告片、寫武俠小說……,樣子全不一樣,他完全讓子女適性發展。
他比喻說,清朝當時,父母為女兒裹小腳,從不管她怎麼痛、怎麼叫,因為心中相信,這樣女兒才可以嫁到好人家。「現在做父母的,表面上不為女兒裹小腳,但心裡面卻拚命為子女裹小腳。」父母若想方設法的要子女按照自己期望走,就是在心裡跟小孩子比武,兩個人在鬥,最後一定會有人受傷。
不為子女裹小腳,也是伍榮陞掙扎過後的體會,他說,子女不是父母的「家產」,父母只是忠心良善的好「管家」,「我們只能灌溉、施肥、除草,至於這棵樹要結什麼果子,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責任。」他牽著兒子的手笑笑說。
62萬人口的尼特族在日本形成社會問題前,沒有任何一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尼特族。但是,這類父母卻不自主的掉入「操心太多、安排太多」,一輩子的在循環。在台灣,雖然沒有尼特族的正式統計,不過,趨勢的隱然形成已無庸置疑。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最痛心的自問。http://2756.wwwts.au.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T07100001&Rcg=101654
2010年7月1日
劉墉教子,“給我考零分”
有這樣一對父子:父親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著名作家、畫家;兒子是哈佛大學碩士、波士頓CitSep音樂指導及劍橋WllRBD電臺製作主持人、作家。這是被視為傳奇的一對父子。然而,兒子在中學時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他的考試卷上永遠是“C”。作家父親如何讓差生兒子變成優等生?這個父親叫劉墉。這個兒子叫劉軒。 2009年9月,劉軒抵達上海為新書《叛逆年代》簽售,接受專訪時講述了劉墉拜託他考零分的獨特家教故事......
我在中國臺灣還沒有讀完小學就跟著父親舉家搬遷到了美國。進入中學後,我開始叛逆。然後就變成了一個讓老師頭痛的孩子:調皮、厭學、愛做白日夢,每天憧憬的就是變成一個像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所以,我的成績很糟糕,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成績變成了雷打不動的“C”,這讓教過我的所有老師都無計可施。
劉墉終於忍不住找我談話了,在我12歲之後,他就跟我說,我可以直呼他的名字,當然我想叫他爸爸他也很歡迎。鑒於他對我一直比較寬鬆,所以我多半時侯稱呼他為爸爸,偶爾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會叫他劉墉。現在他要就我的學習成績與我展開討論,我的心情就開始不好了。他先是沖我意味深長地笑! 了笑,這個笑容在我看來很陰險。他對我說:“你的老師告訴我,你現在整天夢想著當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變得不愛學習了,對嗎?”
“是的。”我感覺他的話裏有一些鄙視的成分,這是對一個14歲少年尊嚴的莫大侮辱,我有點挑釁地說:“舒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這麼大時成績也很糟糕,他還考過零分,現在不照樣當了世界頂級賽車手?”劉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來,那笑聲讓我覺得有點陰鷙的味道:“他考了零分,當了賽車手。可是,你從來就沒有考過零分啊,每次都是‘C‘!”說完,他的手從背後亮出來,沖我揚了揚手中那張成績單。
他竟然笑話我沒有考過零分?我真的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我咽了一口唾沫,從喉嚨裏發出低沉的聲音:“那麼,你希望我考個零分給你看看嗎?”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擺出一個坐得很舒服的姿勢,笑了:“好啊,你這個主意很不錯!那就讓我們打個賭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麼以後你的學業一切自便,我絕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沒有考到零分,就必須服從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規定去好好學習。如何?” 我們很認真地擊掌為盟,我在心裏已經開始竊笑不已了,我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天底下最可愛也最愚蠢的父親。
“但是,既然是‘考? 式A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試規則:試卷必須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著題目不答,更不能離場逃脫,如果那樣的話即視為違約,好不好?”這還不簡單?我的心裏發出快樂的鳴叫,不假思索地答道:“沒有問題!”很快便迎來了考試。發下試卷後,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開始答卷。反正這些該死的試題我平時就有五分之三不會,考個零分不是什麼難題吧?
第一題是這樣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美國人民反擊納粹的時任總統是誰?下面有三個備選答案:卡特、羅斯福、艾森豪。我知道是羅斯福,卻故意在答題卡上塗下了艾森豪的名字。
接下來的幾道題都是如此。可畢竟試題是按先易後難的原則出的,試題的難度不斷增加,甚至很陌生。在做後面的題時,我並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所以答題時就開始犯難,但按照約定,我又不能空著不答,最後我只能硬著頭皮,像以往那樣亂蒙一通。走出考場,我忽然發現自己手心裏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考零分也很難!我的心情開始沮喪,因為我覺得我極可能在亂蒙的時候蒙到了正確答案,如果那樣的話,我就考不了零分了。
試卷結果出來了,是可惡的“C”,而不是可愛的“O”!灰頭土臉地帶著試卷回! 家,劉墉笑眯眯地走過來,提醒我,“咱們可是有約在先哦,如果你沒有考到零? 嚏A你必須聽從我的指揮和安排。”我低下頭,暗罵自己不爭氣,竟然連個零分都考不到。同時也在心裏作好了最壞的準備,他還能怎麼指揮我?無非是讓我好好努力早日考到A而已嘛!
劉墉煞有其事地清了嗓子,說出了他對我的命令:“現在,我拜託你早一天考到零分,或者說,你近期的學習目標的向零分衝刺!哪一天考到了零分,哪一天你就獲得自由!” 我差點以為我的耳朵壞掉了,或者差點以為劉墉的腦子壞掉了,這樣的大好機會送到他手上,他竟然將我輕輕放過,並且無限制地給我發補救的機會?考零分比考A。我覺得還是前者更容易一些。於是,我看到了一絲曙光。
很快又迎來了第二次考試......結局還是一樣,又是“C”! 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衝刺。為了早日考到零分,我不由自主地開始努力學習。然後,我開始發現自己有把握做錯的題越來越多。換句話說,我會做的題越來越多。
一年後,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個零分!也就是說,試卷上所有的題目我都會做,每一題我都能判斷出哪個答案正確,哪個答案是錯誤的。 劉墉那天很高興,親自下廚房做了一桌菜,端起酒杯大聲宣佈:“劉軒,祝賀你,終於考到了零分!? 言L沖我眨眨眼,加了一句話:“有能力考到A的學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這個道理你現在應該已經知道,不過我是早就計畫好了,你被我耍了,哈哈哈......” 的確,我承認我被劉墉——我的爸爸耍了。在這個賭局中,其實我的一舉一動,都早已經在他的預料之中。可是,把考滿分的要求換成考零分,我就覺得容易接受得多,並且願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努力。真不知怎麼想的。
後來,我考上了哈佛,讀完碩士,正在讀博士,譯了書寫了書,拿了音樂獎,獲得了表演獎,似乎在18歲以後,我就再也不去想做舒馬赫第二了。我覺得我完全可以做到劉軒第一。
現在,我跟爸爸一起開了一個博客,主題是“兩代人對談的父子博客”。我很享受這種可以跟他推心置腹,發表不同見解的交流和溝通。我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也會跟他定下同樣的“零分之約”,這絕對是比滿分之約要科學,巧妙,有用得多的約定......
2010年3月30日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文/周玉筍(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經營發展部主任、宇宙光關輔中心特約輔導員)情緒是上帝給我們最美的禮物,因著喜怒哀樂,我們才能與他人產生共鳴,享受友情愛情,也因著情緒,我們才有機會深刻體驗人生的滋味。
「幼兒情緒」是近年來父母所關注的議題。兒童的情緒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且比我們想像中都早,可喜的是,在許多研究中發現,孩子的情緒發展深受父母的影響,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更應該陪伴孩子,成為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所謂「情緒教練」是指不忽視孩子的負向情緒表現,如:憤怒、恐懼等,同時接受孩子也有負向的情緒,並能善用這些孩子負向情緒的表現,作為教導孩子生活意義,以及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刻。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若是父母能好好扮演情緒教練的角色,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相對傑出。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步驟,試著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了解情緒是親近孩子、教導孩子的機會)(2)理解孩子的情緒意義(3)接納、同理孩子的情緒,確認孩子的感受(4)協助孩子覺察、辨識情緒並尋找言語標明情緒(5)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並讓孩子了解引發情緒的情境,釐清原因(6)協助孩子思考解決方案,且必要時需設定限制
以下我們就一個輔導中的小案例來看看,如何透過這些步驟引導孩子瞭解情緒本身,並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衝突:三年級的小辰與姐姐又起了衝突,小辰憤而離去,並落下狠話:「我再也不要回來了!」我追出去,他ㄧ邊跑,一邊回頭看我。我發現他往宿舍方向跑,我終於放下心,因為這告訴我:「他想回到安全的地方療傷」。-----------------------------------------------------(1.察覺) 我喊著:「我不是要來追你回去的,而是要來陪你。我老了,追不動你了,可以停在那裡等我嗎?」他停下來了,雖然背對著我。我走到他身旁坐下來,摸著他的背說:「謝謝你。你是個體貼有愛心的孩子,也是ㄧ個可以控制情緒的孩子。你雖然生氣,卻可以因為愛我而控制不再跑,真不容易!」-------------------------------------------------------- (2.理解)他回應說:「我絕對不要讓她了,我不要她!」 (那是一種受了傷,想要保護自己的訊號),我接納他的情緒,卻也很疼惜他的委屈(我想起有情緒障礙的姐姐一生氣,就會動粗或言語暴力,而他總是說:「原諒她吧,她就是這樣……」我看見一種堅定的愛與力量,忍過去,姐姐就平息了,媽媽也不會傷心。)我決定尊重他!我摸著他的背說:「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你怎能用那麼多的愛,愛你的姐姐,你一定很傷心她這樣,你多麼希望她可以改變,媽媽也可以不再傷心流淚。」-----------------------------------------------(3.接納同理和確認)這時,他激動的抽搐起來,哭泣的聲音越來越大,似乎要將所有的委屈都哭出來。我用呼吸配合著他哭泣的節奏,一邊告訴他:「把所有的痛哭出來是好的,你就會慢慢變得有力量。」我等他漸漸平復,問他:「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他點點頭,把身體轉過來。我又加以澄清:「這個傷心是挫折?還是生氣?或是沮喪失望?」他說:「失望!」-----------------------------------------------------(4.標明情緒) 透過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真實感受,可以協助孩子覺察、明瞭、認清自己的情緒(感受)。當孩子可以用情緒詞彙(如失望、沮喪……)表達當時的情緒時,就能幫助孩子從「衝動」進入「理性」,開始思考:自己怎麼會這樣?我要什麼?甚至探索、澄清情緒的多重面貌,找到核心情緒及其意義。我接著問小辰:「你剛剛說失望是什麼意思?」-----------------------------------------------------(5.釐清原因)小辰說:「她都沒有改變!讓也沒有用!」我想這是一種無力感,一種期待的失落,一種對自己付出卻沒有結果的失望! 於是,我說:「你可以不讓啊!這和你原來想幫姐姐或媽媽的善良ㄧ點也不衝突。我很好奇,你若不讓,你想怎麼做?」---------------------------------------------- (6.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情緒教育中不可少的能力,當一個人對事情及自己比較有把握時,他的情緒自然也會比較平穩!因此,我決定支持小辰的善良,也想支持他想勇敢面對的力量。小辰接著說:「我希望她消失,永遠都不要這樣的姐姐」。-------------------------------------------------(6.必要時提供限制)我即時提醒他:「你可以很生氣,但沒有人有權利決定另ㄧ個人的生命。而且告訴你ㄧ個很重要的秘密:傷心、生氣的時候不要做重大的決定,因為傷心生氣都會過去,但衝動的決定可能會變成永遠的後悔。我們再想想其它方法。」他點點頭說:「那就給她吧!我不要了!」我接著問:「這是ㄧ種不讓她的方法嗎?」他說:「是!因為是我決定給的。所以,不是讓!」這是多麼有力量的答案。這時,我不禁想到自己的成長──到了大學才學會這種自主後的自由的愛、學會放下委曲再次前行(決定放下一切陪媽媽看電視,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成全、一種愛)。我知道當他的力量不斷累積,有一天就可以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利(我想這是他「不讓」的含意),就讓他慢慢來吧!我試著放下自己的心疼,肯定他的選擇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後,邀請他走回教室告訴姐姐:「我決定把藍色給你」。路上我先打了預防針說:「姐姐可能會拒絕,但這不代表你處理不好,只是每個人也都可以有自己的決定,對嗎?」。他平靜地點點頭。
情緒教育不是一種智能,是一種生活及對待生命態度!發現、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開啟溝通的那扇門,而幫助孩子標明情緒、進一步釐清原因,才能夠理性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陪著孩子在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之中,體會人生各樣豐富的滋味。http://www.rainbowkids.org.tw/~srf12/modules/x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52
「幼兒情緒」是近年來父母所關注的議題。兒童的情緒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且比我們想像中都早,可喜的是,在許多研究中發現,孩子的情緒發展深受父母的影響,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更應該陪伴孩子,成為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所謂「情緒教練」是指不忽視孩子的負向情緒表現,如:憤怒、恐懼等,同時接受孩子也有負向的情緒,並能善用這些孩子負向情緒的表現,作為教導孩子生活意義,以及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刻。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若是父母能好好扮演情緒教練的角色,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相對傑出。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步驟,試著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了解情緒是親近孩子、教導孩子的機會)(2)理解孩子的情緒意義(3)接納、同理孩子的情緒,確認孩子的感受(4)協助孩子覺察、辨識情緒並尋找言語標明情緒(5)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並讓孩子了解引發情緒的情境,釐清原因(6)協助孩子思考解決方案,且必要時需設定限制
以下我們就一個輔導中的小案例來看看,如何透過這些步驟引導孩子瞭解情緒本身,並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衝突:三年級的小辰與姐姐又起了衝突,小辰憤而離去,並落下狠話:「我再也不要回來了!」我追出去,他ㄧ邊跑,一邊回頭看我。我發現他往宿舍方向跑,我終於放下心,因為這告訴我:「他想回到安全的地方療傷」。-----------------------------------------------------(1.察覺) 我喊著:「我不是要來追你回去的,而是要來陪你。我老了,追不動你了,可以停在那裡等我嗎?」他停下來了,雖然背對著我。我走到他身旁坐下來,摸著他的背說:「謝謝你。你是個體貼有愛心的孩子,也是ㄧ個可以控制情緒的孩子。你雖然生氣,卻可以因為愛我而控制不再跑,真不容易!」-------------------------------------------------------- (2.理解)他回應說:「我絕對不要讓她了,我不要她!」 (那是一種受了傷,想要保護自己的訊號),我接納他的情緒,卻也很疼惜他的委屈(我想起有情緒障礙的姐姐一生氣,就會動粗或言語暴力,而他總是說:「原諒她吧,她就是這樣……」我看見一種堅定的愛與力量,忍過去,姐姐就平息了,媽媽也不會傷心。)我決定尊重他!我摸著他的背說:「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你怎能用那麼多的愛,愛你的姐姐,你一定很傷心她這樣,你多麼希望她可以改變,媽媽也可以不再傷心流淚。」-----------------------------------------------(3.接納同理和確認)這時,他激動的抽搐起來,哭泣的聲音越來越大,似乎要將所有的委屈都哭出來。我用呼吸配合著他哭泣的節奏,一邊告訴他:「把所有的痛哭出來是好的,你就會慢慢變得有力量。」我等他漸漸平復,問他:「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他點點頭,把身體轉過來。我又加以澄清:「這個傷心是挫折?還是生氣?或是沮喪失望?」他說:「失望!」-----------------------------------------------------(4.標明情緒) 透過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真實感受,可以協助孩子覺察、明瞭、認清自己的情緒(感受)。當孩子可以用情緒詞彙(如失望、沮喪……)表達當時的情緒時,就能幫助孩子從「衝動」進入「理性」,開始思考:自己怎麼會這樣?我要什麼?甚至探索、澄清情緒的多重面貌,找到核心情緒及其意義。我接著問小辰:「你剛剛說失望是什麼意思?」-----------------------------------------------------(5.釐清原因)小辰說:「她都沒有改變!讓也沒有用!」我想這是一種無力感,一種期待的失落,一種對自己付出卻沒有結果的失望! 於是,我說:「你可以不讓啊!這和你原來想幫姐姐或媽媽的善良ㄧ點也不衝突。我很好奇,你若不讓,你想怎麼做?」---------------------------------------------- (6.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情緒教育中不可少的能力,當一個人對事情及自己比較有把握時,他的情緒自然也會比較平穩!因此,我決定支持小辰的善良,也想支持他想勇敢面對的力量。小辰接著說:「我希望她消失,永遠都不要這樣的姐姐」。-------------------------------------------------(6.必要時提供限制)我即時提醒他:「你可以很生氣,但沒有人有權利決定另ㄧ個人的生命。而且告訴你ㄧ個很重要的秘密:傷心、生氣的時候不要做重大的決定,因為傷心生氣都會過去,但衝動的決定可能會變成永遠的後悔。我們再想想其它方法。」他點點頭說:「那就給她吧!我不要了!」我接著問:「這是ㄧ種不讓她的方法嗎?」他說:「是!因為是我決定給的。所以,不是讓!」這是多麼有力量的答案。這時,我不禁想到自己的成長──到了大學才學會這種自主後的自由的愛、學會放下委曲再次前行(決定放下一切陪媽媽看電視,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成全、一種愛)。我知道當他的力量不斷累積,有一天就可以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利(我想這是他「不讓」的含意),就讓他慢慢來吧!我試著放下自己的心疼,肯定他的選擇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後,邀請他走回教室告訴姐姐:「我決定把藍色給你」。路上我先打了預防針說:「姐姐可能會拒絕,但這不代表你處理不好,只是每個人也都可以有自己的決定,對嗎?」。他平靜地點點頭。
情緒教育不是一種智能,是一種生活及對待生命態度!發現、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開啟溝通的那扇門,而幫助孩子標明情緒、進一步釐清原因,才能夠理性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陪著孩子在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之中,體會人生各樣豐富的滋味。http://www.rainbowkids.org.tw/~srf12/modules/x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52
2010年3月29日
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 適合寄給所有你關心的人 )
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我覺得不只給兒子,其實適合所有人看!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送給兒子的備忘錄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三)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 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謹記!(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八)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2009年10月25日
以平常心看待兒女青春期
呵!我家可是老子難纏呀!!
<教養Q&A>
青少年期雖可能充滿挑戰,但它也是生氣蓬勃,充滿刺激的歲月。所以你不需憂慮恐懼,反而可以看待那是孩子從童稚過渡到成年必經的過程,而且生氣勃勃,值得期待。
詹姆斯.杜布森 著 嚴彩琇 譯
Q:我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可能的話,我希望未雨綢繆,避免他出現青少年常有的叛逆行為。您有什麼建議,可幫助我預作準備?
A:我可以理解你想到孩子的青少年時期,就心生憂懼,因為那個時期的父母特別難為。許多青少年很幸運能安然度過風暴期,沒有惹出太大的麻煩,也沒給父母帶來太大壓力。可是有些孩子的行為離經叛道,把家庭搞得天翻地覆,讓父母憂心如焚。數十年來,我一直在推敲這個現象,希望能找出防患之道。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的叛逆青年長大後,便漸趨穩重盡責,甚至忘了自己在年輕歲月時為何經常憤怒滿懷。
有一次我在廣播節目中特別訪問三位成功的傳道人,他們在青少年時期都是叛逆小子:瑞斯牧師(Rev. Raul Ries)、麥肯塔許牧師(Pastor Mike MacIntosh)及葛法蘭克牧師(Rev. Franklin Graham,大佈道家葛理翰之子)。他們從前都是讓父母頭疼萬分的叛逆青年。除了瑞斯牧師在家中受到虐待,叛逆其來有自外,其餘兩位根本想不起自己年少時因何桀驁不馴,處處與人作對,惹事生非。青少年經常如此,他們就像一陣龍捲風,突然昏天黑地,襲捲整個家庭,驚擾附近街坊鄰居,轟轟烈烈地呼嘯而過,然後很快又陽光普照,恢復和煦寧靜。
青少年期雖可能充滿挑戰,但它也是生氣蓬勃,充滿刺激的歲月。所以你不需憂慮恐懼,反而可以看待那是孩子從童稚過渡到成年必經的過程,而且生氣勃勃,值得期待。
(取材自《杜博士家庭診療室(二)別怕小子難纏》,愛家基金會出版。杜布森博士為知名兒童教育與家庭輔導專家,美國「Focus on the Family」創辦人)http://www.family.org.tw:80/~sff1/modules/magazine/article.php?articleid=645
<教養Q&A>
青少年期雖可能充滿挑戰,但它也是生氣蓬勃,充滿刺激的歲月。所以你不需憂慮恐懼,反而可以看待那是孩子從童稚過渡到成年必經的過程,而且生氣勃勃,值得期待。
詹姆斯.杜布森 著 嚴彩琇 譯
Q:我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可能的話,我希望未雨綢繆,避免他出現青少年常有的叛逆行為。您有什麼建議,可幫助我預作準備?
A:我可以理解你想到孩子的青少年時期,就心生憂懼,因為那個時期的父母特別難為。許多青少年很幸運能安然度過風暴期,沒有惹出太大的麻煩,也沒給父母帶來太大壓力。可是有些孩子的行為離經叛道,把家庭搞得天翻地覆,讓父母憂心如焚。數十年來,我一直在推敲這個現象,希望能找出防患之道。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的叛逆青年長大後,便漸趨穩重盡責,甚至忘了自己在年輕歲月時為何經常憤怒滿懷。
有一次我在廣播節目中特別訪問三位成功的傳道人,他們在青少年時期都是叛逆小子:瑞斯牧師(Rev. Raul Ries)、麥肯塔許牧師(Pastor Mike MacIntosh)及葛法蘭克牧師(Rev. Franklin Graham,大佈道家葛理翰之子)。他們從前都是讓父母頭疼萬分的叛逆青年。除了瑞斯牧師在家中受到虐待,叛逆其來有自外,其餘兩位根本想不起自己年少時因何桀驁不馴,處處與人作對,惹事生非。青少年經常如此,他們就像一陣龍捲風,突然昏天黑地,襲捲整個家庭,驚擾附近街坊鄰居,轟轟烈烈地呼嘯而過,然後很快又陽光普照,恢復和煦寧靜。
青少年期雖可能充滿挑戰,但它也是生氣蓬勃,充滿刺激的歲月。所以你不需憂慮恐懼,反而可以看待那是孩子從童稚過渡到成年必經的過程,而且生氣勃勃,值得期待。
(取材自《杜博士家庭診療室(二)別怕小子難纏》,愛家基金會出版。杜布森博士為知名兒童教育與家庭輔導專家,美國「Focus on the Family」創辦人)http://www.family.org.tw:80/~sff1/modules/magazine/article.php?articleid=645
2009年9月27日
沒有人替你買單
有朋友從美國回來。大概有十多年,他沒有吃過正宗的家鄉菜。于是找飯店為他接風,相談甚洽,賓主盡興。但是到了結賬的時候,鬧得卻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錢,非要AA制(自己付自己),當著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覺他是給了我一個狠狠的耳光,當然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但是一向隨和的他卻執意要如此。回賓館的路上,我很是不悅。
他問我:"是不是覺得我AA制(自己付自己),是沒有給你面子。"因為關係實在太好,沒什麼可以隱瞞的,我點了點頭。他說,那我講個故事給你聽。
在威斯康星一所中學里。有兩個孩子出去爬山,一個中國孩子,一個美國孩子。他們選擇的山比較危險,因為風化,時常有岩石坍塌。這兩個孩子很不幸的在要下山的時候遇到了坍塌。結果,兩個孩子分別被困在了巨大的岩石與碎石的兩邊,那個美國孩子被碎石砸傷了腿,一動就疼徹心肺,他判斷,自己是骨折了。
天氣很快就要黑了下來,黑暗像個巨獸一樣要吞噬掉整個世界。如果到了夜里,寒冷和饑餓,也許會讓他們眩暈,甚至奪去他們的生命。于是,那個美國孩子開始嘗試著,用手支撐著自己的身體,慢慢的向岩石堆上爬去,他受傷的腿上的血跡染紅了整個岩石。快要爬上最大的那塊岩石的時候,他的傷腿踫到了岩石的稜角,劇痛讓他無法雙手繼續用力抓住岩石,他重新掉落下來,在岩石上滾來滾去,像個皮球一樣。傷上加傷的美國孩子幾乎絕望了,躺在岩石堆里,大口大口地喘氣。但是十幾分鐘後,他因為寒冷而開始感覺到麻木的身體提醒他,必須要出去,必須。
這一次,這個美國孩子取得了成功,他爬上了岩石,但是岩石距離地面還有兩三米的高度,這個孩子的腿無法讓他平穩落地,他干脆閉上眼楮,選擇了全身滾落下去。沒有人能想象,這個孩子是如何堅持爬回小鎮的。他向別人冷靜地講述了自己遇到危險的地點,時間,而且說有一個中國孩子很可能還在那里。
經過檢查,這個美國孩子左腿脛骨骨折,在滾落岩石的時候,肋骨受到撞擊,也折斷了兩根,身上踫撞出來的傷口和淤青不計其數。大人們把他送到了醫院,然後去救援那個中國孩子。那個中國孩子被找到的時候,寒冷和恐懼已經讓他奄奄一息,再晚來一會兒,很可能就會失去生命。
朋友說到這里,我忽然發現他的孩子已經羞得滿面通紅。突然,孩子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對我說:"叔叔,那個中國孩子就是我。""那個美國孩子為什麼比他堅強,你知道嗎?"朋友忽然問我。我搖搖頭。朋友說:"其實說起來,原因簡單得讓人無法置信,只因為美國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出去吃飯都是AA制,他們每個人都會告訴孩子一個必須AA制的理由,那就是-------------------------------
無論什麼事情,人生裏沒有人替你買單,就算你的父母,摯愛,也不會。"所以,這個美國孩子知道,要活下去必須靠自己,無論有多麼危險。而中國孩子則受到過太多的幫助,遇到危險,哪怕是不行動就會喪失生命,他也習慣性地等待著別人的救助。"沒有人替你買單",這麼簡單的一句話。AA制吃飯的一件小事,就塑造了美國人現在獨立拼搏的特性,我忽然想回去把這個故事告訴我的孩子聽,我要告訴他,雖然有些時候,錢不是問題,幫助他也不是問題,但是,沒有人會替他買單!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告訴更多的孩子,沒有人會替他買單這個道理。
他問我:"是不是覺得我AA制(自己付自己),是沒有給你面子。"因為關係實在太好,沒什麼可以隱瞞的,我點了點頭。他說,那我講個故事給你聽。
在威斯康星一所中學里。有兩個孩子出去爬山,一個中國孩子,一個美國孩子。他們選擇的山比較危險,因為風化,時常有岩石坍塌。這兩個孩子很不幸的在要下山的時候遇到了坍塌。結果,兩個孩子分別被困在了巨大的岩石與碎石的兩邊,那個美國孩子被碎石砸傷了腿,一動就疼徹心肺,他判斷,自己是骨折了。
天氣很快就要黑了下來,黑暗像個巨獸一樣要吞噬掉整個世界。如果到了夜里,寒冷和饑餓,也許會讓他們眩暈,甚至奪去他們的生命。于是,那個美國孩子開始嘗試著,用手支撐著自己的身體,慢慢的向岩石堆上爬去,他受傷的腿上的血跡染紅了整個岩石。快要爬上最大的那塊岩石的時候,他的傷腿踫到了岩石的稜角,劇痛讓他無法雙手繼續用力抓住岩石,他重新掉落下來,在岩石上滾來滾去,像個皮球一樣。傷上加傷的美國孩子幾乎絕望了,躺在岩石堆里,大口大口地喘氣。但是十幾分鐘後,他因為寒冷而開始感覺到麻木的身體提醒他,必須要出去,必須。
這一次,這個美國孩子取得了成功,他爬上了岩石,但是岩石距離地面還有兩三米的高度,這個孩子的腿無法讓他平穩落地,他干脆閉上眼楮,選擇了全身滾落下去。沒有人能想象,這個孩子是如何堅持爬回小鎮的。他向別人冷靜地講述了自己遇到危險的地點,時間,而且說有一個中國孩子很可能還在那里。
經過檢查,這個美國孩子左腿脛骨骨折,在滾落岩石的時候,肋骨受到撞擊,也折斷了兩根,身上踫撞出來的傷口和淤青不計其數。大人們把他送到了醫院,然後去救援那個中國孩子。那個中國孩子被找到的時候,寒冷和恐懼已經讓他奄奄一息,再晚來一會兒,很可能就會失去生命。
朋友說到這里,我忽然發現他的孩子已經羞得滿面通紅。突然,孩子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對我說:"叔叔,那個中國孩子就是我。""那個美國孩子為什麼比他堅強,你知道嗎?"朋友忽然問我。我搖搖頭。朋友說:"其實說起來,原因簡單得讓人無法置信,只因為美國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出去吃飯都是AA制,他們每個人都會告訴孩子一個必須AA制的理由,那就是-------------------------------
無論什麼事情,人生裏沒有人替你買單,就算你的父母,摯愛,也不會。"所以,這個美國孩子知道,要活下去必須靠自己,無論有多麼危險。而中國孩子則受到過太多的幫助,遇到危險,哪怕是不行動就會喪失生命,他也習慣性地等待著別人的救助。"沒有人替你買單",這麼簡單的一句話。AA制吃飯的一件小事,就塑造了美國人現在獨立拼搏的特性,我忽然想回去把這個故事告訴我的孩子聽,我要告訴他,雖然有些時候,錢不是問題,幫助他也不是問題,但是,沒有人會替他買單!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告訴更多的孩子,沒有人會替他買單這個道理。
2009年9月17日
十二條法則--養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
文╱陳津穗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我週遭的很多已婚同事都選擇不生小孩,不外乎兩個條件,> 1.經濟 (因為錢都拿去買房子)> 2.教育(教得好怕被欺,教不好氣死自己)> 你問我是哪種人?我會告訴你,以上我全符合.>> 屬於草莓族的兒子即將退伍,最後一次放假,一進家門就說:> 「買輛車給我吧!下禮 拜,我要開車回部隊領退伍令。」> 役期近兩年,能安然而退,身為父親,按說該高 興才對,沒想到我卻心情低沉,思前 > > 想後,久久無法回應他的請求。記得送他入伍時,耳提面命他注意言行,軍令如山,> 不得輕忽,他卻不改輕佻地 說:> 「國家靠我去救,一定毀了!」> 我殷切期待,他經歷軍隊磨練,可能會較成熟穩健,事實上依然故我,不禁長嘆,難> 道這就是所謂一輩子的牽掛?> 上班領薪?三萬幹啥,年年考試?父母撫養> 他回家後,丟下行李就想溜,我輕聲問他:「退伍後有什麼規畫呀?」> 他成竹在胸答:「K書準備參加十月的考試啊!」> 他可算得精,以考試之名,申請延後入營,足足玩了 三個月;現在,他要故技重施, > > 算算,又有幾個月好混了。看我陷入沉思,他倒過來勸慰我:> 「爸,您不用操心,家裡多我一人,也不過加雙筷子而已。」> 話說得可美啦,事實不是這麼回事。猶記得,我常常張羅好飯菜請他入座,他探身一> 瞧,轉身走人:> 「我吃泡麵。」> 我算了算,桌上大大小小有十道菜,辛苦的老媽還在廚房揮汗如雨,聽兒子要泡麵,> 氣得差點提菜刀追出來。> 當兵期間,他返家一定帶回大包髒衣物,老媽邊洗邊搖頭,我還得不時說「以色列戰> 士的母親驕傲晾征衣」的故事來安慰她,而兒子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心態,教人擔心。> 在家,日上三竿,老媽去催駕,兒子說:> 「人家晚睡,幹嘛要早起?」> 母親問:那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急?」> 只聽他灑脫的笑:「急?急什麼?妳去探聽一下,我們這屆法律系兩班,有幾個人在> 上班?就算去上班,每月不到三萬元的薪水能幹什麼?」> 母親焦慮再問:「那你總要努力準備吧?」> 他顯得不耐的答:「考試那有這麼簡單,有學長考了十年,還在考呢!」> 如此不是擺明要父母再養他十年,先預告,請不必沒見識,不要如此大驚小怪嗎?他> 翻身睡到自然醒,那管母親的長嘆。> 手機不新?被偷最好 機車壞了?扔天橋下> 聽他口吻,讓我想起他大學四年用手機、換機車的行為。他讀書學費父母全包,吃住> 在家,每月另支一萬元零用錢,卻入不敷出,非要去打工,收入全用在無謂的消費> 上,像手機通話費,至少兩三千元,動輒五六千元。而且每當新款手機上市開始廣> 告,他就恨不得趕快丟掉手邊用的;有次在網咖打工,手機被偷,他不但不怪竊賊,> 還心存感激的說:> 「真謝謝他偷得好,正想換支新 的。」> 另一件事是,有天晚上,他搭計程車回家:> 「爸,幫我付車錢,機車壞了,丟在路邊。」> 接著,上演除非包計程車接送,否則沒新車、上學免談的戲碼。我與老妻,尋尋覓> 覓,好不容易找到丟在天橋下的機車,推好遠去送修再騎回家。> 老妻一路開罵:「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 買鞋虛榮?一定名牌,找他優點?事態嚴重> 他的交通違規罰單,更讓郵差送到手軟,違規事由五花八門,例如未戴安全帽、違規> 停車、闖紅燈...... 有一次,罰單出現> 「棄車逃逸,逕行舉發」,> 如果不是繳納罰款才領回被交警拆走的車牌,我還相信他所說車牌被偷,而且天天催> 他報警呢!至於打工,薪資還沒進帳,要怎麼花已計畫好,只要今天領錢,明天鐵定> 不見人影,散盡錢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他不是月光族,應該叫日光族才貼切!> 他追求時尚名牌更是不在話下,尤以運動鞋非名牌絕不穿,他的理論:> 「我不是虛榮,你總不願見到你寶貝兒子的腳受傷吧?」> 所以,父母親買三百九十九元的地攤貨,兒子買價近十倍的旗艦級精品,是理所當> 然,好像中外古今皆如此,否則怎配當孝順的好父母?> 有次與老妻私下檢討,是否該多鼓勵少責難,妻遞給我筆和紙說:> 「要鼓勵總該找出優點吧?來,給你十分鐘,把你寶貝兒子的好德性列出來看看!」> 不瞞你說,我用超過妻給的時限好幾倍的時間,竟然寫不出一個字!我猛然驚醒:> 「事態嚴重!」> 兒啊!老爸急於告訴你的一句話是:「你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快點醒過來吧!>> 【 2004-07-07 /聯合報/E6版 /繽紛】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 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 "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 > 愛> 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 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 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牴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 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幫他整> 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 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 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不> 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如何能瞭解"錢歹賺",如何> 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像這種心態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12.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很簡單,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 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 如果您是那位孩子、或是那位父母,如何面對未來的困阨?
2009年7月25日
7歲童當主廚 兒童餐廳教「品格」
更新日期:2009/07/25 13:41
小朋友得自己端菜,上次甚至煮菜?這可不是非法雇用童工,一名專寫兒童專欄的蔡媽媽,突發奇想,把自己旗下的餐廳,每個月開放2天,讓小朋友親自去實習,從做菜到上菜,全都自己來,結果小朋友成長了不少;開放報名,得等上8個月才能輪得到,連心理學教授洪蘭也說,這樣的教法,很不可思議。
TVBS記者吳御曄:「走進這家餐廳,你會發現燭光、裝潢和其他餐廳沒兩樣,但是到了假日來這邊用餐,你會發現幫你服務的,都是小朋友。」
你沒看錯,端盤子點菜的通通都是才小一的小朋友,在這家餐廳的小朋友日,他們要做的,還不只這一些。小老師:「要幫客人倒水、上餐。」
從冷盤沙拉開始,一個小老師,帶2個小朋友,服務的人客,除了自己的爸媽,還有外頭的客人,訓練小朋友可以獨立自己做家事,突發奇想有這個主意的,就是媽媽專欄的作家。
專欄作家蔡穎卿:「帶領孩子做一個示範,怎麼在家做一個更好的家事教育,我記得是晚上12點貼出,到了早上9點,就不得不把它關閉,因為有400多人報名。」
得等上8個月,家長還是願意繼續等,就連心理學教授也說,這樣的教學方法很不可思議,讚嘆連連;小餐廳意外成了學生最佳的成長課堂。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25/8/1nqr2.html
小朋友得自己端菜,上次甚至煮菜?這可不是非法雇用童工,一名專寫兒童專欄的蔡媽媽,突發奇想,把自己旗下的餐廳,每個月開放2天,讓小朋友親自去實習,從做菜到上菜,全都自己來,結果小朋友成長了不少;開放報名,得等上8個月才能輪得到,連心理學教授洪蘭也說,這樣的教法,很不可思議。
TVBS記者吳御曄:「走進這家餐廳,你會發現燭光、裝潢和其他餐廳沒兩樣,但是到了假日來這邊用餐,你會發現幫你服務的,都是小朋友。」
你沒看錯,端盤子點菜的通通都是才小一的小朋友,在這家餐廳的小朋友日,他們要做的,還不只這一些。小老師:「要幫客人倒水、上餐。」
從冷盤沙拉開始,一個小老師,帶2個小朋友,服務的人客,除了自己的爸媽,還有外頭的客人,訓練小朋友可以獨立自己做家事,突發奇想有這個主意的,就是媽媽專欄的作家。
專欄作家蔡穎卿:「帶領孩子做一個示範,怎麼在家做一個更好的家事教育,我記得是晚上12點貼出,到了早上9點,就不得不把它關閉,因為有400多人報名。」
得等上8個月,家長還是願意繼續等,就連心理學教授也說,這樣的教學方法很不可思議,讚嘆連連;小餐廳意外成了學生最佳的成長課堂。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25/8/1nqr2.html
2009年7月11日
學童變刁 嫌棄教師獎品寒酸
更新日期:2009/07/11 03:29 李坤建/新竹報導
新竹縣一名小五女學童,第二次月考數學考了九十五分,比前次月考進步了四十一分,導師送她一個橡皮擦及一枝玉兔牌鉛筆,作為「最佳進步獎」鼓勵。但女童興高采烈回家炫耀「戰利品」時,卻被父親潑了冷水。這位在竹科台積電擔任主管的女童父親,對於老師送孩子五塊錢的文具用品相當不以為然,「我們家不需要這麼寒酸的東西!」
另有一名男學童當選「環保小天使」,老師送他玩具小汽車。學童看了標籤價格後,馬上歸還老師,並表示,「這不是名牌,我不要!」老師當場楞住,說不出話來。
有的孩子、家長非名牌不要
許多小學老師面臨「贈品恐慌症」!送學生獎品本來是出於一片好意,如今卻變成噩夢。
學童向老師抱怨說,如果不是名牌,會被笑很丟臉,而且老是送文具用品,或家裡已一大堆的玩具,根本不實用,不要也罷。有家長說的更直接,「送這麼寒酸的東西,有失他們的身分、面子,乾脆不要送!」
幼稚園、才藝班把胃口養大
基層國小教師不諱言指出,這股歪風都是被幼稚園或坊間才藝班老師帶壞的,這些機構的老師不是花錢買名牌玩具或禮券送學生,就是帶他們到大型遊樂園玩樂「胃口愈養愈大!」最後的結果就是學校送的便宜東西根本看不上眼。
竹北新社國小一年和班導師周金伶發現,學生喜歡「驚訝」、可以令他們興奮或討論很久的東西,戳洞抽禮物的「抽抽樂」(卡通百寶箱),就很受歡迎。因為「學生永遠不知道裡頭有什麼東西,戳洞中過程中可以帶來不少樂趣與驚奇!」她說。
戳洞抽禮物、陀螺很受歡迎
周金伶也發現學生喜歡玩陀螺,只要蓋滿十個印章,或上課回答對問題,就送一個陀螺。一學期才花一千多元,學生從寓教於樂過程中得到滿足。
她表示,時代不同了,以前老師口頭誇獎學生兩句,學生就高興的不得了,現在送便宜了或送的不對還被嫌。老師若能發揮一點小創意,就不怕學生或家長嫌東嫌西了。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11/4/1muz2.html
新竹縣一名小五女學童,第二次月考數學考了九十五分,比前次月考進步了四十一分,導師送她一個橡皮擦及一枝玉兔牌鉛筆,作為「最佳進步獎」鼓勵。但女童興高采烈回家炫耀「戰利品」時,卻被父親潑了冷水。這位在竹科台積電擔任主管的女童父親,對於老師送孩子五塊錢的文具用品相當不以為然,「我們家不需要這麼寒酸的東西!」
另有一名男學童當選「環保小天使」,老師送他玩具小汽車。學童看了標籤價格後,馬上歸還老師,並表示,「這不是名牌,我不要!」老師當場楞住,說不出話來。
有的孩子、家長非名牌不要
許多小學老師面臨「贈品恐慌症」!送學生獎品本來是出於一片好意,如今卻變成噩夢。
學童向老師抱怨說,如果不是名牌,會被笑很丟臉,而且老是送文具用品,或家裡已一大堆的玩具,根本不實用,不要也罷。有家長說的更直接,「送這麼寒酸的東西,有失他們的身分、面子,乾脆不要送!」
幼稚園、才藝班把胃口養大
基層國小教師不諱言指出,這股歪風都是被幼稚園或坊間才藝班老師帶壞的,這些機構的老師不是花錢買名牌玩具或禮券送學生,就是帶他們到大型遊樂園玩樂「胃口愈養愈大!」最後的結果就是學校送的便宜東西根本看不上眼。
竹北新社國小一年和班導師周金伶發現,學生喜歡「驚訝」、可以令他們興奮或討論很久的東西,戳洞抽禮物的「抽抽樂」(卡通百寶箱),就很受歡迎。因為「學生永遠不知道裡頭有什麼東西,戳洞中過程中可以帶來不少樂趣與驚奇!」她說。
戳洞抽禮物、陀螺很受歡迎
周金伶也發現學生喜歡玩陀螺,只要蓋滿十個印章,或上課回答對問題,就送一個陀螺。一學期才花一千多元,學生從寓教於樂過程中得到滿足。
她表示,時代不同了,以前老師口頭誇獎學生兩句,學生就高興的不得了,現在送便宜了或送的不對還被嫌。老師若能發揮一點小創意,就不怕學生或家長嫌東嫌西了。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11/4/1muz2.html
2009年6月19日
兩塊錢的啟示--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有個年輕人到公司應聘會計, 這位剛剛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在面試時就遭到拒絕,因為他實在太年輕了。 公司找的是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年輕人一再堅持,他對主考官說:「請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你們的筆試。」 主考官拗不過他,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這為位年輕人居然通過了筆試,由人事 經理親自複試。 人事 經理 對這位年輕人非常有好感,因為他的筆試成績是最好的,不過年輕人的話呢? 讓經理 極為失望,他坦率的對 經理說自己沒有工作過,唯一的經驗就是在校時掌管學生會的財務。找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人做會計無疑是很不划算的,經理 決定收兵。 他對年輕人說:「今天就到這裡吧!如有消息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你。」年輕人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 :「不管你們是否錄取我,請都給我打電話。」 經理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情況,竟一時呆了。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問:「你怎麼知道我們不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呢?」 「你剛才說有消息打電話,那言下之意就是說沒錄取的人就不打電話。」 經理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興趣,接著問:「如果你沒被錄取,我們打電話給你,你想知道什麼呢?」「請你們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在那方面不夠好,這樣我好加以改進。」 「這兩塊錢?……」 年輕人微微一笑:「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不屬於貴公司的日常開支,所以由我來付,請你們一定給我打電話。 經理 也微微一笑:「請你把這兩塊錢收回去,我們不會打電話給你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取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找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經理在工作會議上說: 「一開始就被拒絕,仍堅持參加筆試,說明他有堅強的毅力。清算帳務是一件十分繁瑣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坦言相告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則顯示他的誠實, 這對於從事財務會計的人尤為重要, 即使不能錄取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評價,證明他有面對不足的勇氣和取於承擔責任及力求更好的上進心。員工不可能在工作中不出現差錯,也不可能把每項都做得十分完美,我們可以接受員工的失誤,卻不能接受員工滿於現狀止步不前。」「我們需要員工和企業共同前進,自己掏電話費,反應出他公私分明的良好意識。堅強的毅力,可貴的誠實,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力求更好的上進心,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則,都是公司所需要的, 經驗不足可以積累,公司發展的希望就寄託在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身上。」
2009年6月18日
付出-------------才有資格享受
把幸福視為當然,災難就會反撲 看過太多有錢人的潮起潮落,
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如何教孩子面對金錢?
在消費叢林裡,他又用什麼方法為孩子指引明路?
去年十二月某一天晚上,蔣小妹在房間做功課,
上班回來的爸爸蔣國樑進入她房間,把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
他在這份帳單上用紅筆畫了一條線,
告訴女兒,「下面都是你去美國刷的,算一算總共多少錢?」
剛考上大學,十一月跟媽媽到美國辦事的女兒,拿出當時收妥的收據,
一張一張核對,把她刷的項目,用螢光筆畫下來。
蔣國樑一旁拿出計算機,一筆一筆相加,然後不以為然的說,
「你總共要還我一萬元,你看,我上班都沒有你花得多。」
從這天開始,每個禮拜,蔣國樑只要一想到,就會裝出討債的聲音說:
「你什麼時候還我錢哪? 」為此,女兒除了每天中午吃省一點,
不買衣服,乖乖讓爸爸扣零用錢之外,念服裝科系的她,
還得在家打工:幫爸爸燙襯衫、修改褲子。
一九八七年回國當上國際投信總經理、
一九九九年被安泰人壽挖角擔任投資部資深副總、
二○○三年被富邦金控禮聘為投資長的蔣國樑,
經常負責百億資產的投資;對於孩子,他的財富教育也毫不含糊。
家教一:有計畫的花錢 學舞要訂時限、目標,並考量效益
身為「企業家爸爸」,他用管公司的方法管小孩。孩子要出國度假、購買三C產品,都要寫計畫書,
自己計算所需金額,編列預算,計畫資金來源。
他再跟孩子討論可行性、資金運用效益、爸媽相對補助金額等。
例如現在大一的女兒想學街舞,蔣國樑要她寫下的計畫書如下:預定計畫執行時間:大二所需經費 :每個月兩千元(月票,可以上三十堂課)上課地點 :某某舞蹈工作室計畫目標 :兩個月學會完整的兩支舞經費來源 :一半從零用錢扣,一半爸爸補貼
這樣的做法,大概從他們高一時開始。
一開始孩子會嚷:「爸爸,我是你的女兒,不是你的員工。
為什麼老是動不動就寫報告?」
他回答:「你們走在(消費)叢林裡,
如果我不給你指一條明路,我就是害了你。」
因此,他對孩子的財富教育有兩個方向,
第一,須負擔自己的花費,量入為出。
第二,培養他們追求心靈上滿足的能力。
「再有錢的人,如果欲望無法滿足,永遠是貧窮的。」
一筆獲利交易、一樁成功的上市案、一趟績效奪冠,
就毫不手軟的「犒賞自己」上等牛排、干邑好酒的蔣國樑,
五年前一次心臟手術,醫生在他的胸口和小腿劃上一刀,
抽出腿部的一條靜脈,替換掉他心臟內塞滿油脂的血管。
「 意外不知何時來到,你準備好了沒有?」有
過這樣的生死體驗,他常常跟孩子說:「心無掛礙,無所恐懼。」
在投資界二十年,他看過多少大企業家、名人,現在都不在了,
「 不是看你有沒有錢,要看你有沒有紀律。 」
吃喝玩樂,一天之間,多少錢都可以蒸發掉。
心靈上的滿足,才是真的富有。
家教二:用勞力換金錢 出國旅費,做家事或打工自籌
為了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價值,蔣國樑堅持一條紀律:
「所有的錢,都要用勞力換取。」也就是,
除了學費、基本的生活開銷外,孩子的其他花費都必須由自己籌措一半
(另一半爸爸補貼)。蔣家雖然家裡有傭人,有司機,但是為了籌錢,
孩子要幫忙做家事,自己洗衣服、摺衣服、燙衣服、拖地,
甚至還得到外面打工。
例如女兒考上大學後想跟同學去東歐玩,為了籌措旅費,
她暑假花了快兩個月去餐廳打工,每天辛辛苦苦的忙到晚上十一點,
終於賺到近兩萬元,其他不足部分,則每個月扣零用錢。
不怕孩子打工會浪費他們讀書、學習的時間嗎?「這是投資,」
蔣國樑想得很明白,這是教育的成本,省不得。
「你不讓他體驗,直接給他錢,就是 cost (花費),
不是 investment(投資)。」
其實為了讓孩子出去打工,他們夫妻更花心思,更花錢。
女兒在餐廳打工到深夜,為了安全,他還得跟司機出去接她回家。
但他認為,若捨不得孩子「浪費」讀書的時間,只會教出一個書呆子。
「與其那樣,我寧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常人。」
他說,現在太多孩子想一步登天,不然就是沒有明天。
他也找機會教小孩學會評估花錢的效益,以及要付出的代價。
例如孩子想去埃及玩,他看了女兒的計畫書後,跟她討論:
如果去埃及,不但要打工一個暑假,
還得每個月零用錢裡扣五○%才夠旅費;
但如果去印尼,只要打工兩週,零用錢也只需要扣一○%,
讓孩子自己決定每一項消費決策與代價。
孩子用錢,多少都還是會有超支的時候,
萬一這個月的開銷又無法省下那麼多,得向爸爸預支時,
就得在下個月把每一筆花費都記得清清楚楚。
如果還是亂花,零用錢就被縮減。
家教三:付出才有資格享受 把幸福視為當然,災難就會反撲
「到處都是教育的機會,
我願意花更多小錢,來培養他們對金錢的概念。」
蔣國樑說,像全家出門的時候,他 和 太太坐著司機開的自家轎車,
孩子就得頂著大太陽,自己搭公車,轉捷運,去跟他們會合。
蔣小妹說,以前她的零用錢也會亂買,
但出去打過工後,比較懂得金錢得來不易。
像她自己上大學後每個月有六千元零用錢(包括午餐、自己買的衣服),
她都會先把其中的二千元,定期存到一個無法提領的 帳戶。
「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只是覺得,該為以後留下一些經濟基礎。」
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蔣國樑認為,父母要負最大的責任。
「我可以吃鵝肝醬,也可以去路邊攤吃鴨肉扁。」
他常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去昂貴的餐廳吃大餐,「把魚翅當粉絲」,
他感嘆:「這孩子已經被父母糟蹋掉了,因為孩子失去對金錢 的感覺。」
每年出國旅行,蔣國樑讓孩子自己規畫,在有限的預算裡,
學習如何節制、省錢。
他們全家只買一張商務艙機票,他或是太太坐,
另一個人就陪孩子坐在後面的經濟艙。
他們向孩子明確表示,「你們沒有賺錢,沒有資格坐 商務艙。」
上班可以穿亞曼尼表現金融家專業形象的蔣國樑,
也可以和孩子逛到中山北路七段的暢貨中心(outlet),
買一件五百元的衣服。「那些衣服也有很好的品質啊,」
他乘機教孩子,價錢和價值不一定成正比。
甚至,當孩子要買東西時,他鼓勵他們上網找到更便宜 的價錢,
享受那種聰明購物的成就感與快樂。
教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
他還教孩子瞭解什麼是匱乏,瞭解真正的人生。
他 和 太太去黃山旅遊,下山時走下來,看到挑夫用血肉之軀,
把那麼沉重的水泥、各種物資一簍一簍的挑上去,
他趕緊用攝影機拍下這畫面,回家告訴孩子,
這世界不是只有美麗的風景,還有那麼多人是這樣辛苦過日子的。
家教四:必須回饋親人 找出照顧父母的方法,培養責任心去印度玩的時候,他則拍下無數的小兒麻痺症的孩子,讓孩子知道,
他們在和別人比香奈兒、比古馳的時候,
有那麼多孩子連健全的四肢都沒有。
「小孩不知道還有另一個世界,以為他們過的日子就是人生本當如此。
我教他們,地球是平的,今天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
明天災難就會反撲。」
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如何教孩子面對金錢?
在消費叢林裡,他又用什麼方法為孩子指引明路?
去年十二月某一天晚上,蔣小妹在房間做功課,
上班回來的爸爸蔣國樑進入她房間,把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
他在這份帳單上用紅筆畫了一條線,
告訴女兒,「下面都是你去美國刷的,算一算總共多少錢?」
剛考上大學,十一月跟媽媽到美國辦事的女兒,拿出當時收妥的收據,
一張一張核對,把她刷的項目,用螢光筆畫下來。
蔣國樑一旁拿出計算機,一筆一筆相加,然後不以為然的說,
「你總共要還我一萬元,你看,我上班都沒有你花得多。」
從這天開始,每個禮拜,蔣國樑只要一想到,就會裝出討債的聲音說:
「你什麼時候還我錢哪? 」為此,女兒除了每天中午吃省一點,
不買衣服,乖乖讓爸爸扣零用錢之外,念服裝科系的她,
還得在家打工:幫爸爸燙襯衫、修改褲子。
一九八七年回國當上國際投信總經理、
一九九九年被安泰人壽挖角擔任投資部資深副總、
二○○三年被富邦金控禮聘為投資長的蔣國樑,
經常負責百億資產的投資;對於孩子,他的財富教育也毫不含糊。
家教一:有計畫的花錢 學舞要訂時限、目標,並考量效益
身為「企業家爸爸」,他用管公司的方法管小孩。孩子要出國度假、購買三C產品,都要寫計畫書,
自己計算所需金額,編列預算,計畫資金來源。
他再跟孩子討論可行性、資金運用效益、爸媽相對補助金額等。
例如現在大一的女兒想學街舞,蔣國樑要她寫下的計畫書如下:預定計畫執行時間:大二所需經費 :每個月兩千元(月票,可以上三十堂課)上課地點 :某某舞蹈工作室計畫目標 :兩個月學會完整的兩支舞經費來源 :一半從零用錢扣,一半爸爸補貼
這樣的做法,大概從他們高一時開始。
一開始孩子會嚷:「爸爸,我是你的女兒,不是你的員工。
為什麼老是動不動就寫報告?」
他回答:「你們走在(消費)叢林裡,
如果我不給你指一條明路,我就是害了你。」
因此,他對孩子的財富教育有兩個方向,
第一,須負擔自己的花費,量入為出。
第二,培養他們追求心靈上滿足的能力。
「再有錢的人,如果欲望無法滿足,永遠是貧窮的。」
一筆獲利交易、一樁成功的上市案、一趟績效奪冠,
就毫不手軟的「犒賞自己」上等牛排、干邑好酒的蔣國樑,
五年前一次心臟手術,醫生在他的胸口和小腿劃上一刀,
抽出腿部的一條靜脈,替換掉他心臟內塞滿油脂的血管。
「 意外不知何時來到,你準備好了沒有?」有
過這樣的生死體驗,他常常跟孩子說:「心無掛礙,無所恐懼。」
在投資界二十年,他看過多少大企業家、名人,現在都不在了,
「 不是看你有沒有錢,要看你有沒有紀律。 」
吃喝玩樂,一天之間,多少錢都可以蒸發掉。
心靈上的滿足,才是真的富有。
家教二:用勞力換金錢 出國旅費,做家事或打工自籌
為了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價值,蔣國樑堅持一條紀律:
「所有的錢,都要用勞力換取。」也就是,
除了學費、基本的生活開銷外,孩子的其他花費都必須由自己籌措一半
(另一半爸爸補貼)。蔣家雖然家裡有傭人,有司機,但是為了籌錢,
孩子要幫忙做家事,自己洗衣服、摺衣服、燙衣服、拖地,
甚至還得到外面打工。
例如女兒考上大學後想跟同學去東歐玩,為了籌措旅費,
她暑假花了快兩個月去餐廳打工,每天辛辛苦苦的忙到晚上十一點,
終於賺到近兩萬元,其他不足部分,則每個月扣零用錢。
不怕孩子打工會浪費他們讀書、學習的時間嗎?「這是投資,」
蔣國樑想得很明白,這是教育的成本,省不得。
「你不讓他體驗,直接給他錢,就是 cost (花費),
不是 investment(投資)。」
其實為了讓孩子出去打工,他們夫妻更花心思,更花錢。
女兒在餐廳打工到深夜,為了安全,他還得跟司機出去接她回家。
但他認為,若捨不得孩子「浪費」讀書的時間,只會教出一個書呆子。
「與其那樣,我寧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常人。」
他說,現在太多孩子想一步登天,不然就是沒有明天。
他也找機會教小孩學會評估花錢的效益,以及要付出的代價。
例如孩子想去埃及玩,他看了女兒的計畫書後,跟她討論:
如果去埃及,不但要打工一個暑假,
還得每個月零用錢裡扣五○%才夠旅費;
但如果去印尼,只要打工兩週,零用錢也只需要扣一○%,
讓孩子自己決定每一項消費決策與代價。
孩子用錢,多少都還是會有超支的時候,
萬一這個月的開銷又無法省下那麼多,得向爸爸預支時,
就得在下個月把每一筆花費都記得清清楚楚。
如果還是亂花,零用錢就被縮減。
家教三:付出才有資格享受 把幸福視為當然,災難就會反撲
「到處都是教育的機會,
我願意花更多小錢,來培養他們對金錢的概念。」
蔣國樑說,像全家出門的時候,他 和 太太坐著司機開的自家轎車,
孩子就得頂著大太陽,自己搭公車,轉捷運,去跟他們會合。
蔣小妹說,以前她的零用錢也會亂買,
但出去打過工後,比較懂得金錢得來不易。
像她自己上大學後每個月有六千元零用錢(包括午餐、自己買的衣服),
她都會先把其中的二千元,定期存到一個無法提領的 帳戶。
「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只是覺得,該為以後留下一些經濟基礎。」
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蔣國樑認為,父母要負最大的責任。
「我可以吃鵝肝醬,也可以去路邊攤吃鴨肉扁。」
他常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去昂貴的餐廳吃大餐,「把魚翅當粉絲」,
他感嘆:「這孩子已經被父母糟蹋掉了,因為孩子失去對金錢 的感覺。」
每年出國旅行,蔣國樑讓孩子自己規畫,在有限的預算裡,
學習如何節制、省錢。
他們全家只買一張商務艙機票,他或是太太坐,
另一個人就陪孩子坐在後面的經濟艙。
他們向孩子明確表示,「你們沒有賺錢,沒有資格坐 商務艙。」
上班可以穿亞曼尼表現金融家專業形象的蔣國樑,
也可以和孩子逛到中山北路七段的暢貨中心(outlet),
買一件五百元的衣服。「那些衣服也有很好的品質啊,」
他乘機教孩子,價錢和價值不一定成正比。
甚至,當孩子要買東西時,他鼓勵他們上網找到更便宜 的價錢,
享受那種聰明購物的成就感與快樂。
教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
他還教孩子瞭解什麼是匱乏,瞭解真正的人生。
他 和 太太去黃山旅遊,下山時走下來,看到挑夫用血肉之軀,
把那麼沉重的水泥、各種物資一簍一簍的挑上去,
他趕緊用攝影機拍下這畫面,回家告訴孩子,
這世界不是只有美麗的風景,還有那麼多人是這樣辛苦過日子的。
家教四:必須回饋親人 找出照顧父母的方法,培養責任心去印度玩的時候,他則拍下無數的小兒麻痺症的孩子,讓孩子知道,
他們在和別人比香奈兒、比古馳的時候,
有那麼多孩子連健全的四肢都沒有。
「小孩不知道還有另一個世界,以為他們過的日子就是人生本當如此。
我教他們,地球是平的,今天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
明天災難就會反撲。」
2009年6月13日
父親偏愛與自己長相氣味相近的孩子
更新日期:2009/06/11 18:05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曾提到, 雄姓動物都會偏愛與自己長相接近、氣味類似的孩子。法國研究人員通過具體實例,驗證了這個理論,他們在非洲「塞內加爾」幾個村莊裏抽取三十戶家庭做為研究對象,這些家庭都有兩個孩子。
新華網報導:為評估父親對子女的偏愛程度,研究人員讓母親們填寫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問題包括父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對孩子關愛的程度,給孩子多少零用錢。
接下來,研究人員把孩子和包括父親在內三個男子的大頭照片交給一些陌生人,請他們看看哪個男子是孩子的父親,越多人猜對,這孩子和父親的相似度分數就越高。至於父子間氣味類似程度的調查,則使用當事人的衣物取代照片給第三者比較。
最後研究人員將兩項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發現,長相與父親越相像、氣味與父親越相投的孩子,就越受到父親的寵愛。研究還顯示,父親的關注對孩子的成長和發育也能起到正面作用。
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動物行為學」網路版上。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11/1/1l37g.html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曾提到, 雄姓動物都會偏愛與自己長相接近、氣味類似的孩子。法國研究人員通過具體實例,驗證了這個理論,他們在非洲「塞內加爾」幾個村莊裏抽取三十戶家庭做為研究對象,這些家庭都有兩個孩子。
新華網報導:為評估父親對子女的偏愛程度,研究人員讓母親們填寫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問題包括父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對孩子關愛的程度,給孩子多少零用錢。
接下來,研究人員把孩子和包括父親在內三個男子的大頭照片交給一些陌生人,請他們看看哪個男子是孩子的父親,越多人猜對,這孩子和父親的相似度分數就越高。至於父子間氣味類似程度的調查,則使用當事人的衣物取代照片給第三者比較。
最後研究人員將兩項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發現,長相與父親越相像、氣味與父親越相投的孩子,就越受到父親的寵愛。研究還顯示,父親的關注對孩子的成長和發育也能起到正面作用。
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動物行為學」網路版上。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11/1/1l37g.html
2009年6月10日
超級好老師!畢業考題當懺悔書 學生感動自省
更新日期:2009/06/10 17:47
在學生的印象中,老師普遍都是高高在上,而且鮮少認錯的形象,但在南投縣中興新村光華國小服務的自然科簡老師,卻直接在期末考考卷上向學生道歉,10句老師向學生說的對不起,希望學生原諒他偶而的遲到和發脾氣,讓許多學生作答時,感動的流眼淚自省。
一份小六的自然科畢業考卷,乍看沒什麼不同,但學生做到最後一大題卻傻了眼,因為這大題只要讀完就可以得20分,題目還是「老師跟你對不起」,接下來就全部都是老師的懺悔,像是「對不起,雖然我很努力,但有時候還是會控制不住情緒」、「對不起,如果我用不該用的語詞,無意中傷害了你」。
↑上圖:南投縣光華國小的簡老師,08年出考卷時在上面向學生「說對不起」,讓同學感動的邊寫考卷邊哭。(此為模擬圖,並非真實考卷)(但內容是真的)﹝圖/截取自朱學恆部落格﹞
這是在南投縣光華國小任職的簡世明老師08年出的考卷,把畢業前最後一張試卷當成悔過書,本身是自然科老師還兼任生活教育組長的他表示,現在的孩子很難用嘴巴說出對不起,所以他唯一想到的方法,就是他先道歉,並期待學生的回應。
考卷上10句對不起,看得考試學生哭成一團,監考老師還以為試題目太難,讓大家挫敗痛哭。有學生寫下回應,向他悔過上課不專心、功課沒按時交,簡老師表示,結果閱卷的他也「情不自禁」流下了「男兒淚」,改考卷還要把辦公室的窗簾拉起來,怕讓學生看到一個老男人在那邊掉淚的不好看畫面。
光華國小校長陳碧桃表示,該考題經教務處審核通過,雖是二十分的送分題,但簡老師對於品格教育用心,「教育意義絕對超過20分。」雖然今年簡老師沒有帶畢業班,無法在考卷上寫下道歉或祝福的話,但他邀請4位藝文和體育界人士,希望他們以錄影或寫信等方式,告訴畢業生「這個世界,未來的世界,無限的廣大,領不領得到畢業獎項不要緊的,人生的獎項正在前方,等待我們去追尋」。而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和超馬選手林義傑都已經答應響應此活動。
本則新聞由NOWnews提供 2009/06/10 http://news.msn.com.tw/news1310711.aspx
在學生的印象中,老師普遍都是高高在上,而且鮮少認錯的形象,但在南投縣中興新村光華國小服務的自然科簡老師,卻直接在期末考考卷上向學生道歉,10句老師向學生說的對不起,希望學生原諒他偶而的遲到和發脾氣,讓許多學生作答時,感動的流眼淚自省。
一份小六的自然科畢業考卷,乍看沒什麼不同,但學生做到最後一大題卻傻了眼,因為這大題只要讀完就可以得20分,題目還是「老師跟你對不起」,接下來就全部都是老師的懺悔,像是「對不起,雖然我很努力,但有時候還是會控制不住情緒」、「對不起,如果我用不該用的語詞,無意中傷害了你」。
↑上圖:南投縣光華國小的簡老師,08年出考卷時在上面向學生「說對不起」,讓同學感動的邊寫考卷邊哭。(此為模擬圖,並非真實考卷)(但內容是真的)﹝圖/截取自朱學恆部落格﹞
這是在南投縣光華國小任職的簡世明老師08年出的考卷,把畢業前最後一張試卷當成悔過書,本身是自然科老師還兼任生活教育組長的他表示,現在的孩子很難用嘴巴說出對不起,所以他唯一想到的方法,就是他先道歉,並期待學生的回應。
考卷上10句對不起,看得考試學生哭成一團,監考老師還以為試題目太難,讓大家挫敗痛哭。有學生寫下回應,向他悔過上課不專心、功課沒按時交,簡老師表示,結果閱卷的他也「情不自禁」流下了「男兒淚」,改考卷還要把辦公室的窗簾拉起來,怕讓學生看到一個老男人在那邊掉淚的不好看畫面。
光華國小校長陳碧桃表示,該考題經教務處審核通過,雖是二十分的送分題,但簡老師對於品格教育用心,「教育意義絕對超過20分。」雖然今年簡老師沒有帶畢業班,無法在考卷上寫下道歉或祝福的話,但他邀請4位藝文和體育界人士,希望他們以錄影或寫信等方式,告訴畢業生「這個世界,未來的世界,無限的廣大,領不領得到畢業獎項不要緊的,人生的獎項正在前方,等待我們去追尋」。而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和超馬選手林義傑都已經答應響應此活動。
本則新聞由NOWnews提供 2009/06/10 http://news.msn.com.tw/news1310711.aspx
大陸高考滿分作文:「誠信」漂流記
話說誠信被那個"聰明"的年輕人投棄到水裡以後,他拼命地游著,最後來到了一個小島上。"誠信"就躺在沙灘上休息,心裡計劃著等待哪位路過的朋友允許他搭船,救他一命。 突然,"誠信"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歡樂輕鬆的音樂。他於是馬上站起來,向著音樂傳來的方向望去:他看見一隻小船正向這邊駛來。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寫著 "快樂"二字,原來是快樂的小船。"誠信"忙喊道:"快樂快樂,我是誠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嗎?" "快樂"一聽,笑著對"誠信"說:"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誠信就不快樂了,你看這社會上有多少人因為說實話而不快樂,對不起,我無能為力。"-說罷,"快樂"走了。過了一會兒,"地位"又來了,誠信忙喊到:"地位地位,我是誠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嗎?" "地位"急忙把船劃遠了,回頭對"誠信"說:I."不行不行,誠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來之不易啊!有了你這個誠信我豈不倒霉,並且連地位也難以保住啊!" 誠信很失望地看著"地位"的背影,眼裡充滿了不解和疑惑,他又接著等。隨著一片有節奏的卻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競爭"們乘著小船來了,"誠信"喊道:"競爭,競爭,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競爭們問道: "你是誰,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 "誠信"不想說,怕說了又沒人理,但"誠信"畢竟是誠信,他說: \"我是誠信…… " "你是誠信啊,你這不存心給我們添麻煩嗎?如今競爭這麼激烈,我們'不正當競爭'怎麼敢要你誠信?"言罷,揚長而去。正當誠信感到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慈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孩子,上船吧! "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在船上掌著舵道:"我是時間老人。""那您為什麼要救我呢?" :老人微笑著說:"只有時間才知道誠信有多麼重要!" 在回去的路上,時間老人指著因翻船而落水的"快樂"、"地位"、"競爭",意味深長地說道:"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
2009年6月9日
少子化超寶貝 易子而教新趨勢
更新日期:2009/06/10 00:14
您家的小朋友會綁鞋帶、會做家事嗎?少子化之下,不少家庭的孩子得到太多關愛,也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有的父母週末乾脆把孩子送到山上,學習除草、種菜、分擔勞務,到山上學習成長! 正在拔草,年紀最小的艾艾只有三歲半,和她一起來的九歲哥哥,淮淮,和六歲的小表姊,柔柔,三個孩子來自兩個台北都會家庭,接待他們的是苗栗仁愛國小的主任陳香秀,家裡也有兩個唸國中的女兒,一群小孩得跟著兩個大姐姐餵羊打掃羊舍。 週末把小孩放在朋友陳香秀的家裡就像易子而教,擔任教師十多年的陳香秀深刻體會到,這代孩子在父母寵愛之下,幾乎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在她的家裡頭,所有孩子都得分擔勞務。 抓蟲、除草、種菜,這個週末沒有電視沒有電動玩具,淳樸自然的山林生活也為這群大人小孩開啟了另一扇窗!(記者陳汎瑜、吳育勛報導)
本則新聞由華視新聞提供 2009/06/10http://news.msn.com.tw/news1309814.aspx
您家的小朋友會綁鞋帶、會做家事嗎?少子化之下,不少家庭的孩子得到太多關愛,也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有的父母週末乾脆把孩子送到山上,學習除草、種菜、分擔勞務,到山上學習成長! 正在拔草,年紀最小的艾艾只有三歲半,和她一起來的九歲哥哥,淮淮,和六歲的小表姊,柔柔,三個孩子來自兩個台北都會家庭,接待他們的是苗栗仁愛國小的主任陳香秀,家裡也有兩個唸國中的女兒,一群小孩得跟著兩個大姐姐餵羊打掃羊舍。 週末把小孩放在朋友陳香秀的家裡就像易子而教,擔任教師十多年的陳香秀深刻體會到,這代孩子在父母寵愛之下,幾乎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在她的家裡頭,所有孩子都得分擔勞務。 抓蟲、除草、種菜,這個週末沒有電視沒有電動玩具,淳樸自然的山林生活也為這群大人小孩開啟了另一扇窗!(記者陳汎瑜、吳育勛報導)
本則新聞由華視新聞提供 2009/06/10http://news.msn.com.tw/news1309814.aspx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