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勵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勵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2月14日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 武陵高中--楊士賢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一切負責任,也要知道感恩.不要在眾人前做出幼稚的行為,擺明著我就是要讓你來看不起我.父母親友沒人有義務承擔無知所結的惡果,信仰-思想-行為-習慣-命運.以上的公式乃導致我們成功或失敗的主因,所以要想清楚善加選擇不能怪別人. 老牧師的叮嚀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陳素美(P6304935)] ;
( 一篇很感人的真實報導 )

如 果你覺得人生灰暗,請看看武陵高中楊士賢
當議論今日青少年物欲橫流的聲音甚囂塵上時

您可曾想過,就在台灣,有一個孩子
他因為還有錢夠買下一餐的便當而慶幸自己並不窮?

當滿街青少年為奔放的青春狂歡上色時
您可能體會一個早已深深見識過生死幽暗,人世斑駁的孩子
內心那份孤寂的素淡?



桃園武陵高中一年級的楊士賢,只有一隻神經正在萎縮中的左手臂
父母雙亡,目前與輟學就業的弟弟相依為命

四月之前,老師、同學對他身世知道的就這麼多
因為他從不訴苦,也積極參與社團及勞動服務,表現和一般同學沒什麼差異

甚至有回校方要幫他申請清寒獎學金時,他還婉謝說:
「我還過得去,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

四月間,學校邀請一位殘障人士來做朝會演講
請幾位殘障同學上台談激勵,楊士賢是其中一位

訓導主任顏弘洺回憶當時情景說:
「他只是平靜敘述,連哽咽都沒有,但卻讓師長同學們都掉淚了。」

原來,十八歲的楊士賢有段遠超過老師、同學們想像的坎坷故事

楊士賢的右臂斷送於五歲那年的一場意外
當時攀吊在電捲門上玩的他,不慎誤觸遙控器,整隻右手因此被夾捲壞死

龐大的醫療費已使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境更加困窘

沒想到過幾年開計程車的爸爸又因帕金森氏症倒下
從此媽媽開始日夜在電子廠做工養家的日子

升國一那年暑假,爸爸去世
不久,媽媽發現罹患大腸癌,次年便因癌細胞擴散相繼去世
「媽媽曾動過一次切除手術,醫生囑咐她要長期休養
但她出院第三天就趕去工廠上班
因為她怕請太多假被開除,我們家就沒收入 了

楊士賢很心疼媽媽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和一個鼓脹的肚子
他曾想代媽媽去做工,但媽媽認為他身體殘障
只有用功讀書,將來「用頭腦賺吃」才有活路

他說他高中聯考要拚六百分以上,請媽媽放心時,媽媽安慰他:
盡力就好,身體第一,我只要你帶著弟弟倆好好活下去,不要像媽媽一樣生病

這話讓楊士賢警覺到,媽媽就要離開了

果然不久,楊士賢在學校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

趕到時,看到醫院正為媽媽做電擊
醫生要他們兄弟倆高聲喊媽媽,也許有助媽媽從昏迷中醒來

但楊士賢並沒喊,他說:
我看到媽媽全身都放鬆了,臉上有種她在生時我從沒看過的平和安詳
我想,媽媽,就走吧,不要再回來受苦了!

媽媽去世後,楊士賢幾度想「跟媽媽走」

但後來一轉念,決定依媽媽的心願, 發憤圖強活下去
我想雖然我卑微得像一粒 沙子
但只要活著,就有改變的機會,要是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楊士賢說,與媽媽分離的打擊
將從小自卑封閉、對什麼都不敢懷抱希望的他,一寸寸地敲醒了
不僅課業開始進步,連在校的人際關係都慢慢寬闊起來

從小同學們嫌我髒臭,笑我吃便當笨拙的模樣像狗, 我很怕與人接觸

加上家庭背景的因素, 同學們談笑的內容我幾乎都插不上嘴

因此,我非常孤單,有時功課不懂, 鼓起最大的勇氣問同學
人家只要有一點點不耐煩, 我就退縮,很難過自己為什麼那麼差勁

楊士賢回想過往,覺得自己實在太傻了
因為他現在知道逃避只是浪費時間 實實在在面對問題才是解決之道

另外, 他也明白了
朋友關係是相對的
一定要先主動打開自己、關心別人

楊士賢談到這一路走來,要感謝 的人太多了
尤其是國中的 國文 老師常雲惠,和同學謝志傑

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要同學們用比喻描寫自己,楊士賢寫道: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常 老師誇讚他能表達內在感受,還送他一本「小王子」
那是他擁有的第一本課外書,也是他至今最愛的一本書

這個鼓勵也讓他首次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喜悅


小王子裡面提到,小王子的朋友狐狸說,牠喜歡看金色的麥子
因為每次看到金色麥子,就會想起有一樣金色頭髮的朋友小王子
我明白這種友情的感覺真是幸福美好

謝志傑綽號猴子,因為生命中有 了這個朋友
所以, 香蕉對我來說就不只是香蕉了
它總讓我想念起我的朋友, 和我們共有的時光

「猴子」有一次上籃球課時,故意說他不想打

陪楊士賢蹲在場外看,雖然猴子什麼也沒說
但那一刻楊士賢好感動自己終於有了一位朋友

樂觀進取的「猴子」常鼓勵楊士賢積極思考, 對他大有啟發

楊士賢說,國中時有次公民課出了一題是非題:
接近孤獨的同學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檢討考卷時, 有位同學舉手問老師為什麼?

楊士賢當時覺得那位同學真是太幸福了
幸福到不懂接近孤獨的同 學為什麼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他說:「但我寧願自己是不懂這句話的人。」

楊士賢說話有一種這個年紀少見 的篤實靜定
他曾 怨恨自己的身世及欺負他的人

但現在他感謝斷臂讓他更容易看清人性
感謝 窮苦讓他更禁得起磨練

同時,他了解到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發展方向
不能 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評斷別人是錯的



楊士賢希望自己是個「思想成熟 深刻,但心很「單純」的人
他把考上師大、將來成為一個很能鼓舞學生的好老師當成目前奮鬥的目標

至於現實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倒是看開了, 也習慣了
唯一不放心的是「比我聰明、健壯的弟弟卻沒繼續升學」

武陵高中的十多位老師, 每月固定捐款作他的生活學雜費基金
聽了他的故事以後,全校同學更紛紛主動發起一項項溫馨的活動
楊士賢 說,他唯有更用功讀書,以報答武陵的恩惠

穿著武陵的黃襯衫走在街頭時
我常想要是媽媽能看到, 一定很高興、很驕傲

思念媽媽時,楊士賢仍有萬般心痛不捨
但他告訴自己不能再哭了,哭是沒有用的

只要想到媽媽曾那樣愛他、為 他奉獻一生
他就 永遠有勇氣抬頭挺胸向前走

想每個人都會有失意,心情低落的時候
顏回雖居陋室但卻能自得其樂

日子怎麼過. 日子過得快不快樂
都在於你對自己的際遇怎麼去看,由哪個角度去看.不是嗎?


身為一個母親 , 在製作這篇文章時
真的是心疼到不能抑止淚水.

一隻勇敢揮著殘翼的小鷹
如此孤單的飛翔在舉目無親的紅 塵中

想必他天上的母親
正心疼地期待著孤雛的振翅高飛

一個母親最深的無奈
就是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
我深切為他祈禱著
但願坎坷之後會是一條光 明大道
也但願人間有著更多的溫 情伴他成長








這一篇短文值得您花時間與家人分享,更期盼若能觸動您的心弦,也請與週遭的朋友分享!

2012年2月13日

富比世網站:林書豪教大家10堂課

作者: 編譯馮克芸、朱小明╱綜合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2月14日 下午12:24「林書豪旋風」狂飆運動類網站不令人意外,但現在連平時不重視運動新聞的專業媒體也開始加入「林來瘋」!財經雜誌經濟學人網站九日以「跌破眼鏡的籃球新星」來介紹林書豪,富比世雜誌網站則在十一日列出「林書豪教我們的十堂課」。

經濟學人指出,林書豪的崛起引發兩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他的才能是否能被更早發現,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NBA的選才方式或有效率不足之處,以及他是否能帶動亞裔美國人對籃球的關注,或能打破種族成見。

經濟學人說,姚明雖是NBA第一位亞洲巨星,但他並不在美國生長,且二百廿九公分的身高也讓球迷覺得有距離,美國亞裔對他並不認同。

相反的,林書豪的謙虛性格和學業表現符合對美國亞裔的主流觀念,飆悍的球風又有黑人球員神韻,亞裔終於找到一位代表性運動員,可與其他族裔平起平坐。

富比世則指出,林書豪的故事之所以風靡全美,是因為每個人都可從他的沉浮中看到自己的縮影。至於如何把這些啟示應用到生活、家庭和工作上,富比世歸納了十個重點:

● 當舉世滔滔卻無人相信你時,相信你自己。● 機會來臨時,牢牢把握。● 家人永遠支持你,所以你也要永遠支持家人。● 找到適合你風格的工作、組織或產業。● 不要忽略了如今你團隊中可能存在的傑出人才。● 人們喜歡真誠不虛矯的人,而不是總想模仿別人的人。● 虛懷若谷。● 照亮你周遭的人,他們會永遠感念。● 知足感恩,別忘了成功總有幾分運氣。● 磨槍練劍絕不虛耗,成功無捷徑。http://tw.news.yahoo.com/富比世網站-林書豪教大家10堂課-182300405.html

 約十七3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遠的生命。

And this is eternal life, that they may know You, the only true God, and Him whom You have sent, Jesus Christ.


Share ;【林 書 豪 的崛起 ; 教我們的 10堂課 】★★★★★
錐處囊中 ; 鋒芒定 '' 露 ''10 Lessons Jeremy Lin Can Teach Us
我覺得這不管是對 '' 剛創業者 '' 或者是 '' 新在職朋友 '' ,
--------------- 都是一帖不錯的心靈雞湯,分享 如下:


Dear all ; 有空,很值得一看,盼能帶給您一些的 '' 啟示 ''.....


1.要在沒人看好時 ; 相信自己 ! ----------------------


林書豪是 NBA 歷史上第三位從哈佛畢業的球員,同時也是唯一的哈佛亞裔球員,之前是被尼克隊送到發展聯盟打球,而在加入尼克隊前,已經被金州勇士隊以及休士頓火箭隊給先後交易出來。
這條NBA之路異常難走(連 SBL 球員都可以對他嗤之以鼻),一切只能夠自己面對,相信自己;大部份的成功都是無法預見的,不管是球評專家、電視台、運動員等,創業也是,雖然失敗者多,但是總是有那麼一個亮點可以持續下去。


2.當機會來臨時 ; '' 奮力抓住 '' ! -----------------------


當尼克隊上重點球員傷兵累累,沒有控球後衛,讓林書豪得以有上場發揮的機會,他盡了全力,表現到最佳。
這情勢似乎聽起來就像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如果真成了廖化,又是否真的能有真本事扛得住呢?這還是得有賴實力的累積以待情勢的改變,但要確定,這個實力是對的方向,對的用途。


3.你的家人永遠是 '' 支持你 '' 的,請同樣予以 '' 回報 '' ------------


直到紐約尼克隊正式簽下他之前,他仍睡在紐約哥哥家裡的沙發上,家人在這一路上的相信與支持,無疑是他可以持續走下來的關鍵。這是互相的,當你需要他們時,他們在身旁,而當他們需要你時,你也得同樣站在一起。
家人與朋友的鼓勵一直都是支持我們做某些事的最大動力,同時間也別忘了為自己的家人與朋友提供一樣的支持:)


4.尋找 '' 適合你風格 '' 的系統 -----------------------


林書豪不像是喬登或者是布萊恩一樣是得分高手,他是傳球者與貢獻者,但也同時能夠得分,這在之前的金州勇士隊或者是休士頓火箭隊行不通,但在紐約尼克隊奏效了。你必須知道你在做些什麼以及強項為何,以確保你在正確的系統(工作、組織或者產業)裡以展現長才,否則人們只會把你的天份棄之如敝屣。
我猜 System 這個字應該最近有看球的人(包含我這位一週球迷,我上一次認真看NBA的時候應該是10年前了…滿場我現在只認識 Kobe了…),都會知道這是中間廣告裡,Kobe 與 王力宏的對話內容,也都會發出會心的一笑,我們需要找到對的位置、對的產業、對的市場,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


5. '' 不要輕忽 '' 團隊中潛在的 能手 ! -----------------------


你也許在公司裡管理著許多人,你確定你的團隊裡沒有一位林書豪嗎?你怎麼確定那位「阿明」或「小慧」沒辦法在某個專案大展身手呢?我們習慣把人貼上標籤,他來自哈佛、是個亞裔美人,看起來應該是不太能打,你對一些人已經先有偏見了嗎?你覺得你會不會就是金州勇士隊或者休士頓火箭隊的教練,讓高手從你手中溜走了呢?
紐約時報記者,Howard Beck這樣形容林書豪「 If you gathered everyone who overlooked or underestimated Lin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you could fill Times Square.」,我們已經在魔球(Moneyball)的小說與電影裡聽過類似的故事,我希望我自己未來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不管是對團隊或者是對人。(但我認為我還是會,只能不斷的告訴自己不要這樣)


6.不要試著當人的影子 -------------


人們會愛的是最初的你,你永遠都不會是喬登第二,你只要當你自己,這不代表你不需要努力,而是你要找到你在行的事情,並做他,粉絲們會像瘋狂追隨著林書豪般的追隨你。


7.不要試著當某一個 '' 知名人物 '' ------------------------


我們不會是賈伯斯、布林、馬克或者是保羅。葛拉漢,我們可以試著融合並由他們的故事學習經驗為自己所用,但只會模仿的結果,就好像邯鄲學步,不僅失去自己的特質,還可能貽笑大方。
保持謙虛,如果你有一天被放上報紙頭版以促進銷量,不要被衝昏頭。且看林書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謙遜,這會讓他的隊友以及球迷更愛他。


8.要記得自己是誰,將榮耀歸於 '' 自己的團隊 '' ----------------------


不管是因為任何上電視、上報紙、上臺接受表揚、演講,都要記得自己是誰,將榮耀歸於自己的團隊,光環只是一時,與人相處及自己的平常心,才會是長久的。


9.試著 '' 讓你週遭的人 '' 看起來很棒,他們也會更愛你 ----------


更早之前,根本不會知道Tyson Chandler多行,但直到他跟林書豪一起打球的表現,同時,林的吸引防守後的妙傳讓Chandler可以數次輕易的灌籃,這是部份為什麼尼克隊近期可以表現得這麼好的原因,他們不會自幹,打得是團體戰,使得球賽特別的好看,而當媒體在盛讚林書豪時,他也不會忘記讚美隊友,所以也這樣對你的同僚或在報告中做類似的事。
縱使你是團隊中閃耀的明星,但是別忽略了團隊合作與士氣的重要性,在許多時候,需要的是一個同心協力的團隊,而不是一個只會單打獨鬥的明星。


10.不要忘記 '' 信仰 '' 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 -----------------------


有些人相信上帝、有些人相信命運、有些人相信運氣,不管你相信哪種,請充滿感激。
'' 信仰 ''其實在很多關鍵性時刻扮演了許多重要的角色,往回頭看,就好像賈伯斯的史丹佛演講所說的「Connecting the dots」,這些充滿運氣的點,終究會引領成你現在的線,每個點也許都是運氣、命運或者是神的旨意,不管你怎麼稱呼它,接受他並且享受他吧。


沒想到林書豪的崛起,也可以為您帶來一些有趣的啟發,您是不是也在林書豪的身上看到了些什麼呢?


------------- source : Forbes.com / 翻譯 : fOx / Photo : 網路


**************************************************


林書豪的家庭 / source : 维基百科


父親林繼明生於台灣彰化縣北斗鎮,祖籍福建漳浦,是在台第八代移民後裔,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1977年到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是一名半導體工程師。他到美國之後,成為NBA球迷,林書豪受到父親影響,從小喜愛籃球運動。


林書豪祖母林朱阿麵曾去美國照顧孫子,她說孫子從小幾乎球不離手,「我去美國帶他,在美國很小的時候,說話很有趣、乖乖的,很愛打球,拿一顆球丟來丟去,收看孫子比賽時逢人就用閩南母語說:「那是阮孫啦!」


母親吳信信生於台灣,是電腦軟體工程師。外婆陳意子為浙江嘉興人,熱心公益,曾為家鄉捐款助學數十年,外曾祖父是浙江知名報人陳惟儉。


林氏夫婦是虔誠的基督徒;受父母影響,林書豪也是虔誠的基督徒。


林書豪自幼接受美國教育,平時生活交流以英語為主,只會一點簡單的中文交談,書寫方面較不流利,在大學時曾選修中文課程。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以身為一個華人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父母來自台灣驕傲。我感謝上帝給我這個機會。」( 月薪 ;百萬 /台幣 )


其弟林書偉,現正就讀排名全美前二十五名文理科大學的紐約漢彌敦學院 (Hamilton College),也是籃球校隊成員。


*****************************************************


Dear 林书豪弟兄 ,在昨夜最后 4 . 9 秒 時投進關鍵的
1 球 定江山 ; 帶領紐約隊連 5 胜 100:98 胜了明尼苏达隊!


懇請耐心看完這 '' 林弟兄 專訪 ;(非常值得一 看 )
真是有夠感人的 [超讚!必看] ......... / David 鄭重強力推薦 !!!


他親口說道:【我倚靠 主;我誏 主掌握我的一切,我要活出 祂!】
林书豪弟兄說 ---【我是為了''榮耀 主''而打球的!】
http://youtu.be/9fYrTv_eekI


*******************************************


林書豪震撼NBA,瘋迷全球,他..........
1)謙虛,尊主為大~
2)樂群,重視隊友,合作愉快~
3)敬業,以信仰的態度打球→活基督
4)單純,享受比賽→沒有包袱,無欲而剛~


這也是一個生命教育的好例子/ 主內 Dear 歐秀慧 Sis 分享






















以下文字出自於 Good TV 好消息電視台月刊 2011 年 11 月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7qwFXTLNxc


原文為紀錄 Good TV 好消息電視台節目「真情部落格」訪問林書豪的
內容, -------------------------------------------------------------

* 林書豪 Jeremy Lin 愛籃球 更愛上帝*
撰文◎曾心悌

人稱「哈佛小子」的首位台裔 NBA球員林書豪,也是1954年以來,
第一位打進 NBA的哈佛大學畢業生,頂著如此「稀奇」的兩頂光環,難
得林書豪卻很謙卑,因為他知道他背後有一股更大的神奇力量,一路在
牽引著他……。

對愛打籃球、愛看籃球的人,NBA 就是大家的一個夢想。在充斥著
黑人,甚至連白人空間都不大的 NBA球場上,突然冒出了一個台裔青年
,而且還是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會不會太神奇了一點啊!

神與他同在

陪同林書豪來《真情部落格》錄影的媽媽吳信信說,有一次林書豪
在場上打球,一路把失分追回,到最後反敗為勝,連和他同隊的小朋友
都感到不可思議,跑來問林媽媽說:「Jeremy是神嗎?」很有智慧的林
媽媽就回答說:「Jeremy不是神,但神與他同在。」這麼一件小事,就
可以看得出「信仰」在林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林書豪愛打籃球,要算是林爸爸的帶領。本身是籃球迷的林爸爸,
自小就訓練三個孩子一起打籃球,所以林書豪從五歲開始,就已經在籃
球場奔馳!

和很多華人家庭一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十分嚴格,但林書豪天生
的資質,讓他在體育和課業兩方面,都能夠游刃有餘。林媽媽說:「每
次到球季的時候,時間真的是不夠分配,我們就會特別叮嚀他,課業絕
不能退步。」孩子的主權在神,父母只是管家,吳信信和先生很堅持學
生應該把本分做好,其它的就讓他自由發揮。所以當林書豪哈佛大學畢
業後,希望能挑戰 NBA時,父母並沒有攔阻,雖然中國人要在 NBA闖出
名號是件很難的事,但他們還是很支持林書豪去圓這個夢。

挫敗使人成長

現在媒體和球迷看到林書豪,都是一片讚賞聲,但他自己知道,背
後需要付出多少努力,而且很多挫折失敗,都是鍛鍊他,使他成長的動
力,這些辛苦外人是不會知道的。

例如高中畢業的時候,他雖然帶領球隊拿下冠軍,媒體還評選他為
北加州 Division2的年度最佳球員,但竟沒有一所NCAA(美國大學運動
聯盟)一級聯賽的大學,願意提供他獎學金。「我真的很想上史丹福大
學,它就在我就讀高中的對面,從小我就把史丹福大學球員當作偶像,
但卻申請不到獎學金。為此我禱告了六個月,事實上哈佛是我最後的選
擇,但是神將其他的門都關上,很清楚讓我知道祂要我去哈佛。現在回
頭看我能瞭解原因,也很感謝。」

哈佛小子

哈佛並不以籃球聞名,林書豪進去正好被籃球隊重用,也幫他打下
知名度,更遇到非常賞識他的教練,這些點點滴滴的安排,都是他原本
想像不到的。

在哈佛主修經濟,副修社會學,是人人眼中的金童,但他卻選擇艱
辛的一條路,投入 NBA的選秀會,這又是他另一次試煉。

「當時我覺得很生氣、很懊惱,因為我覺得我打得很好,也被告知
很有機會,有些隊伍也說要引援我,或將我放在考慮中,但結果卻是沒
有。達拉斯小牛隊的總裁是位很棒的基督徒,上帝透過他對我說話,他
說要知道神對我有一個很完美的計畫,這可能只是小石塊要挪開,或小
障礙要跨過,但神是掌權的神,這是他對我的提醒,同時也邀我去參加
夏季聯賽。」

不放棄的他,果然在夏季聯賽中有極佳的發揮,包括達拉斯小牛隊
、洛杉磯湖人隊、金州勇士隊等,都表達爭取他的意願。經過禱告後,
林書豪選擇家鄉的勇士隊,並以上帝的數字「7」 作為球衣號碼。「我
一直都想打進 NBA,當這一切都成就時,我知道神一直都在預備我。我
心中很明白這是神現在要我做的,是祂為我命定的。失敗的時候,我想
到很多聖經經節,最喜歡的是羅馬書五章 3-5節,那裡講到苦難如何磨
練品格,產生忍耐。所以每當我被擊倒時,我會試著再站起來,重新來
過。祂使用苦難來引導我們更親近祂,更專注於祂。」

NBA有苦有甜

雖進入了夢寐以求的 NBA殿堂,也相信一路是上帝的帶領,但還是
會有困惑和艱難的時候。「每次比賽後我就禱告求問神,祂的目的是什
麼?為何我現在會在這裡?我確實有跟神一直在角力著,祂使我謙卑下
來。過去一年對我而言是很艱難的一年,但也是我花最多時間在神面前
的一年,我能見證越是艱難的時候,祂真的是每一步與我同行,帶著我
走過想放棄的每一刻。」

然而周遭有很多疑問和雜音干擾著林書豪,但感謝主,他身旁的家
人、教會的朋友、經紀人等都是基督徒,大家同心合意為他代禱,認為
他應該專注在真理上,不要跟世界的方向走。但中間的拉扯、煎熬,若
不是過來人,是很難去體會的。

神給林書豪一個特別的位置,例如,他不是個善於在鏡頭前表達的
人,但在 NBA卻是一個比球技也比魅力的環境。神教導他要去擁抱它,
帶著正確的態度去應對,現在他面對鏡頭很能夠侃侃而談,充滿自信。
有很多機會到各地比賽,見識到很多花花世界,但信仰成為林書豪得以
站立的後盾,甚至種族問題在他身上都不曾發生。「比較多的歧視是在
大學裡面,但當我進入 NBA並沒聽過這些話語。事實上過去這一年,我
得到更多從人而來的尊重,很多球員用他們的方式來支持我、鼓勵我,
甚至我從未見過面的球員,都會走到我面前來恭喜我。」

生命次序很重要

面對榮耀時,林書豪很謙卑;面對困難時,林書豪很勇敢。林家的
家庭教育,可以說打下的信仰根基,讓林書豪顯得更與眾不同。「他們
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教我要先愛上帝,甚至在學校課業之上,在運動之上
,還有在家庭之上,上帝就是一切。我們的優先次序,還有我父母的優
先次序,他們總是告訴我這一切都非常棒,但如果你跟神沒有好的關係
,這都沒有意義。」

剛和勇士隊簽約時,林書豪彷彿站在雲端,因為他的夢想實現了!
但後來太多的關注和壓力,表現不如預期,連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更擔
心會被球隊淘汰。後來, 他被球隊下放到發展聯盟(Development
League),難道這就是結局嗎?

「我給自己凡事都要做好的壓力,迷失了打球的目標。在我剛簽約
的時候,有太多媒體、球迷,我覺得我每一場球都要打好,這樣大家才
會高興,但難道這是我到了不再打球之前,一直該面對的掙扎嗎?我還
是活在肉體中。我必須真正瞭解,我不是為球迷打球、家人打球,甚至
不是為我自己來打球,我真是要為了榮耀神來打球。當別人看到我打籃
球,他們看到我打籃球的方式,我怎樣對待我的隊友、對手……,這都
反映出了神的形像、神的愛。這些是我該試著去專注的,多過必須贏球
。」

那段期間,林書豪心情低落,不想再打球,對比賽失去熱情。「有
時候我甚至在被窩裡哭,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做,覺得很無助。我很快
地察覺到在 NBA打球,不都如我所想像的,它只帶給我短暫地快樂,但
很快就沒了!」聖靈光照林書豪,他要找到永恆的喜樂,而不是短暫的
快樂,關鍵是在於他太專注於籃球,而不是神……。

「當我表現不好時,回家後心情會很差,我所有的快樂,完全取決
籃球場的表現。我開始省察自己的定位在哪裡?是 NBA的球員還是在基
督裡?我必須把自己交給神,我要謙卑。在發展聯盟時,有幾場球打得
很好,比賽後我打電話給哥哥,他問我怎麼辦到?我只能回答說我不知
道,只覺得神在那兒掌控著我。」林書豪笑著說。

繼續享樂

現在到哪裡,都會有人問林書豪,如何才能像他一樣,將從小的興
趣變成專業?「樂趣吧!像小時候我媽逼我彈琴,我不喜歡,很痛苦,
但從打球中,我卻找到樂趣。」這真是給天下父母一個很大的啟示。幫
孩子找出他的樂趣,比逼他學出興趣,可能更容易接近成功一些。

林書豪表示,若有一天他必須高掛球鞋,他不會去華爾街當金童,
而是要去傳福音,做個傳道人,或是社福團體的志工。但在這之前,他
還想盡情享受籃球帶給他的快樂,因為 NBA也是上帝的禾場,他要為主
多作見證。

--------------------------------------------------------------
【晶玉採訪後記】

有些人會喜歡一些事,然後當成夢想追逐;碰到壓力了,在乎成敗
後,就不快樂,好像之前的意義都不存在了!林書豪也曾有低潮,但他
找到對的出口,把上帝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帝也就把他放在最高的位置
,重新讓他體會汗流浹背的暢快,進籃的痛快。無論輸贏,林書豪都是
上帝手中最寶貴的「哈佛小子」。
--------------------------------------------------------------

--


♫♫♫♫♫♫♫♫♫♫♫♫♫♫♫♫♫♫♫♫♫♫♫♫♫♫♫♫♫♫♫♫♫♫♫♫♫♫♫♫♫

愛人是路,朋友是樹;
人生只有一條路,一條路上多棵樹;




用什麼角度看待自己,就決定自己的一生中將看見什麼.





生命的目的 是以所有的形式去展現愛



對所有事物的節制,是幸福和健康的祕訣。



當全世界安靜下來,只聽得見自己的呼吸時。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一樣;安慰、愛與平靜的心。



我們沒辦法挑選人生遭遇,

也沒辦法選擇人格的本質,

只能用我們的本質與遭遇所激出來的火花,

慢慢滋長、壯大。在哪裡碰到障礙,

就在那裡學習、扎根,然後再往前走。



stressed 這個字從後面倒過來拼寫,

就是desserts 嗎?

「Stressed is just desserts if you can reverse. 」

(壓力就是甜點,只要你能逆向觀看。)



不要因上帝創造吃人的獅子而生氣
要為上帝沒為獅子裝上翅膀而感恩



認識自己的不足並經歷上帝的恩典是我們提昇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



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






♫♫♫♫♫♫♫♫♫♫♫♫♫♫♫♫♫♫♫♫♫♫♫♫♫♫♫♫♫♫♫♫♫♫♫♫♫♫♫♫♫










--------------------------------------------------------------------------------

2011年7月24日

生前告別式 癌末麻醉師 微笑說再見

〔自由時報記者余雪蘭、趙靜瑜/嘉市報導〕「喇舌!喇舌!」昨天的嘉義市長青園,不但流行語盡出,還有讓人臉紅心跳的黃色笑話,主角與親朋好友們又哭又笑,接待人員身著白色禮服戴紅花,親友也都盛裝出席,不知情的外人,以為是在辦喜事,但這卻是四十六歲的麻醉師曹惠美,為自己舉辦的「生前告別感恩會」。
曹惠美抗病魔 任志工宣導防癌
曹惠美還「頒獎」給十九名親友,包括每天搶在一早就傳簡訊祝福她的「最搶頭香獎」、每天燉雞湯給她的「最佳心靈看護獎」、探病怕傷感而胡扯一通的「最文不對題探病獎」、在她面前裝堅強回去卻哭得一塌糊塗的「最假堅強獎」。曹惠美說:「今天的相會,我這一生,了無遺憾。」
任職於中國醫學大學附設北港醫院的曹惠美,九十六年檢查罹患乳癌,經手術切除與放射、化學治療,病情獲控制後,她加入曙光志工,配合台灣乳癌病友協會的三六九傳愛活動,巡迴全國各鄉鎮宣導乳癌防治。
近百親友出席 感恩會悲喜交織
但上個月,青天霹靂,檢查又發現原發性胰臟癌末期,醫師宣判她只剩四個月的生命。親友口中點子王的她,想起十年前名作家曹又方曾舉辦生前告別式,她覺得很有意義,於是請學妹Gina、許玉坪等人,在嘉義市長青園籌辦這場「就是要與你|美玩美聊」生前告別感恩會,娘家與婆家的族親、好友、曙光志工團團友,近百人悲喜出席。
「不希望我去『度假』時,你們在背後亂講一通,而我無法反駁,今天大家有仇報仇,有恩報恩。」
曹惠美的開場白,立即引來小兒子回應:「媽媽每天睡覺都打呼,爸爸忍受好幾年。」
嫁給嘉義縣水上鄉公所行政室主任官庭安的她,則戲稱三個兒子為「官手機」、「官電腦」及「官電視」,自己是「官夫人」,現場一片笑聲。
但氣氛像轉台一樣快,笑聲接著的是啜泣聲,曹惠美坐在台上說:「我最大的成就是認識你們,你們給我太多愛,我很有福氣,很愛你們。」
惠美的三位小姑哽咽說:「十九年前,惠美下嫁給因車禍少了一隻手的哥哥,罹患乳癌後,從無懼色與病容,依舊善盡媳婦與賢妻良母之責。」惠美則稱讚丈夫:「比四肢健全的人做得更多。」 老同事王應民獻上他錄製一千多名陌生人高喊「惠美姊加油」的祝福影片,曹惠美的兄妹與媽媽在台下泣不成聲。妹妹惠芬說,「參加這場活動,對我們實在很殘忍。」
曹惠美的丈夫官庭安說,勇敢又樂觀的惠美自行接洽環保葬事宜,時間是明年三月,「妻子生前能與親友互相道別,比死後只有親友上香的告別方式,更有意義!」他永遠支持惠美的決定。
曹想辦生前告別 受曹又方啟發
十年前協助作家曹又方舉辦生前告別式的圓神出版社社長簡志忠昨受訪時說,曹又方向來喜歡主導自己的人生,連告別式都不願假手他人,曹又方告訴他,辦生前告別式只希望強調「好好地活,也要好好地死」。
曹又方是在八十七年被診斷罹患卵巢癌後,九十年十二月五日以發表精選集為名,廣邀親友、媒體到西華飯店舉行派對。到了現場,客人才發現這是「生前告別式」,曹又方盛裝出席,希望親友以祝福的心情,送她最後一程。但沒想到,放棄化療的曹又方卻奇蹟般復原,兩年後她舉辦「感恩重生茶會」,宣佈戰勝病魔的喜訊。曹又方戲劇性「重生」後,定居中國,九十八年三月初自中國回台,二十五日因急性心肌梗塞病逝,享壽六十七歲。http://beta.tw.news.yahoo.com/%E7%94%9F%E5%89%8D%E5%91%8A%E5%88%A5%E5%BC%8F-%E7%99%8C%E6%9C%AB%E9%BA%BB%E9%86%89%E5%B8%AB-%E5%BE%AE%E7%AC%91%E8%AA%AA%E5%86%8D%E8%A6%8B-200102557.html

2009年10月25日

人生哲理 12 觀

記住該記住的
忘記該忘記的
改變能改變的
接受不能改變的

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
就是時間
以時間來推移感覺與情緒
時間越長
衝突越淡彷彿不斷稀釋的茶

如果敵人讓你生氣
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

如果朋友讓你生氣
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死亡教懂人類一切
如同考試之後公佈的結果
雖然恍然大悟
但為時晚矣~!

出生的時候你哭著
周圍的人笑著
逝去的時候你笑著而周圍的人在哭

男人
結婚前
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少
結婚後
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於千萬人之中
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於千萬年之中
時間的無涯荒野裡
沒有早一步
也沒有晚一步
剛巧趕上了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
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
被時間所迷離~

人生短短幾十年
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
想笑就笑 想哭就哭
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我們確實活得艱難
既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
又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
在苦苦掙扎中
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
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
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
就足以使我感到興奮不已

日出東海落西山
愁也一天 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
人也舒坦 心也舒坦~

如果你是一個只想不太做的人
多做一點吧!
如果你是一個只做不太想的人
多思想一點吧!

2009年10月23日

嘉言

真正的力量是懂得運用別人的力量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運用別人的智慧



2009年7月22日

誠意是付出不求回饋

劉麗紅 專訪 , 田玫琪 口述/撰稿 , 編輯室 整理
  「三 心二意」是生活禮儀的重要元素,上期在廣播月刊中分析何謂三心(同理心、關懷心、感恩心),這期則說明二意(誠意、敬意)的內涵。
  「誠意」是「付出不求回饋」。無論有形或無形的付出,不求回饋、真心誠摯付出的當下,因為對方快樂自己也得到快樂,這是誠意的定意。不會在期待對方回饋的過程中,因失望而破壞當初付出的美意與快樂心境,甚至破壞了情誼。
  譬如,我們帶著愉悅的心採購送給朋友的生日禮物,並把它包裝得美麗大方,看見朋友拆開禮物剎那間的驚喜,我們一定感到非常的快樂。若是期待好友在我們生日時,也準備一份我們想要或暗示過他的禮物,但對方卻大意忘記了日,或送的不是期待的禮物,我們若期待對方回饋過程中,因為失望而破壞當初付出的美意與快樂,甚至破壞彼此的情誼,那就太不值得了!
  俗語說「歡喜做,甘願受」,既然我們決定要做一件事,能夠隨心所欲的去實現,是幸福;所以,無論做了結果如何,都要因為能夠去實現「做自己決定做的事」而快樂,這是對自己的誠意,也是對我們所付出的對象的誠意。

  許多婦女,為了陪伴孩子們成長,辭掉工作,犧牲自我實現及對未來的夢想,全力投入陪伴孩子們成長。一旦孩子長大,有自己的天地、朋友、生活圈,婦女們開始有很大的失落感,以致於經常對著孩子碎碎念,責怪他們,使她沒有機會在職場上發揮、每天料理家事變成黃臉婆、不懂得體貼母親辛勞等等。當然,面對母親的嘮叨、碎碎念,孩子也會不乾示弱的回嘴。

  有人力排他人意見選擇進入某行業,就應該全力以赴。不要計較今天加班,該領的加班費公司卻沒發,導致不開心、做事不起勁、工作成效差,甚至遭到主管關切,影響考績。

  無論是為兒女付出的母親、或為工作努力擺上的上班族,要為自己的選擇,快樂努力的付出,將會得到成就感,也就得到了快樂!不期待回饋,卻往往在收到一丁點回饋的時候,得到更大的快樂!別忘了無論是在情感上、在工作上、在生活裡、在人際互動中,「付出不求回饋」才是真正的誠意,也才能真正得到快樂!

敬意是對生命的尊重

  「敬意」是「對生命的尊重」。

  「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每個生命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雙胞胎亦然。所以無論男女老少、不分貧富貴賤、沒有身分高低、也無關智力、能力或美醜,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值得他人以謙卑虔敬的心尊重他的存在。這份敬意,對別人是如此,對自己也不能例外。

  一位社工系的學生,剛到教養院工作時告訴我:「真後悔學社工!工作很難找,我想我在這兒大概了不起待個半年、一年,一定會離職。」原來這些智能障礙的學生(從二十歲到八十歲),帶起來很累,卻不太有成就感,讓她有被淘空的負面感覺。

  沒想到她從二十二歲進去,到今年三十四歲還在教養院中。原來,這幾年她與家人相處得不融洽搬出去住,又換了幾個男朋友,弄得自己灰頭土臉、身心俱疲。她卻在教養院的這群學生上看到他們滿滿的愛,及她自己的不足。

  這些殘障學生,比正常人容易原諒、容易滿足、容易感恩。他們犯錯,她狠狠的修理他們後不久,孩子們臉上還掛著淚痕,卻已經忘了剛才的傷痛,拿著心愛的糖果玩具來哄她:「老師乖!不要生氣喔!糖糖給妳吃!我藏了很久喔!毛弟一直跟我要、一直跟我要,我都沒有給他喔!摁!給妳吃!我喜歡老師!」她發現,只要對他們好一點點,他們就高興好久,而且回報更多的愛!

  與學生比較起來,她已經活在天堂,卻不懂得珍惜與感恩!她從孩子們身上學會知足、原諒(原諒別人也原諒自己)、感動、簡單的去愛、享受簡單的幸福、及謙卑認錯懺悔。

  後來,這位女孩搬回家,修補和父母兄姊的關係,也真心向疼愛他的男友道歉懺悔,兩人重新開始。享受了幾年老么的幸福,哥哥姊姊成家後,她與疼愛他的男友結了婚。她說:她心中、生命中滿滿的愛與幸福,都是那些她當初以為會在半年內將她掏乾挖盡的智能障礙的孩子們給的。

(本文整理自劉麗紅主持「生活流行FUN輕鬆」節目內容)http://www.goodnews.org.tw/magazine.php?id=18474

2009年7月16日

告別式上的西裝 王文華

2009/07/07 聯合報
是福氣,不是應當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來過。

不管是汲汲營營的生意人,或是一無所有的流浪漢,每個人都同意這句話,卻很少人做得到。

人,很容易被聽到的人生智慧打動,但很難長久地去實踐它。
除非自己得了癌症,不會打從心底珍惜現在的健康。
除非失去了父母,很難懂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

人生道理大家都聽得「懂」,很少人聽得「進」。大家都看得「透」,很少人看得「開」。不管年紀多大、成熟度如何,我們都無法在壞事發生之前,預先學到壞事的教訓。而總在壞事發生不久後,就忘了當時曾刻骨銘心學到的東西。

這是上帝跟我們開的玩笑。祂給了人類這麼多寶藏,卻忘了給充分使用這些寶藏最重要的工具,那就是珍惜。

對於這些寶藏,不管是健康、友誼、愛情,我們太容易覺得自己值得、應得,於是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甚至揮霍濫用。直到有一天,當我們像輕易地得到一般,輕易地失去了,才驚覺過去能擁有,不是應當,而是福氣。

跟很多人一樣,我享盡福氣,但還是常常生氣。我有很多既得利益,但還是抱怨沒有天理。我當然會感恩,但只在心情好的時候。我當然會覺醒,但只能維持三分鐘。

人生的卡奴
這樣還能活下去,是因為我像卡奴一樣,舉債度日。

操勞身體,是在向上帝舉債。祂借給我一個這麼好的工具,我濫用它,祂好像也沒意見。我想:既然祂這麼好說話,我就繼續借貸下去,搞不好祂忘了我,一輩子都不會要我還。

操勞感情,是在向情人舉債。因為她愛我,所以無條件、無利息地對我好。我也就予取予求,毫無回報。既然她這麼慷慨,我不要白不要。她愛我,應該也不會要我還吧?

這樣想當然是錯的。每個付出的人都要求回報,沒得到回報遲早會抽銀根。他也許不會跟你追回舊債,但一定會停止借出。每個人都是這樣,包括上帝。

所以長期虐待身體的人會失去健康,長期虐待情人的人會失去愛情。失去後才痛改前非,但改了三個月又故態復萌。

這循環聽起來熟悉,不是嗎?在工作和感情上,我也重複地在覺醒、反省、習慣,然後又得意忘形。但每經歷一次循環,我就永遠損耗了上帝給我的一個寶藏,可能是一位好友,也可能是一位配偶。當我沒有珍惜真愛,我是在測試上帝的慷慨。

我不喜歡這樣的循環,於是決定做一個實驗。
還清舊債
我把這實驗,叫做「還清舊債」。
五月我出國旅行。不是危險的行程,但我假設回不來了。於是在走前,還清所有舊債。
這些都是人生的債──在短暫生命中早該做卻拖著沒做的事:
一直想聽卻沒聽的CD,一直想吃卻沒吃的豆花,一直想買卻沒買的衣服,一直想走卻沒走的山路,一直約我但我始終太忙的朋友,因為小誤會而很久沒見的朋友,一直對我好但我沒回報的女孩,我一直追但沒反應的女孩。
我訂了計畫,在出國前把這些債還清。

一個禮拜三早上,我花了五分鐘,什麼都不做,專心聽完那首歌。那是我十年前很迷的歌手,雖然新歌令人失望,但我很高興找回了曾經那麼喜歡流行音樂的自己。

我去吃了一家小店的豆花,而且吃了兩碗,共七十塊。老闆問:「你吃豆花當晚飯喔?」我說:「我吃過晚飯了,我是特別來吃豆花的。」那豆花的確好吃,就是太甜。

我去買了一件西裝外套。兩年前我跟一位懂時尚的朋友說,我想買一件休閒西裝,但一直找不到喜歡的。她說,我幫你找。後來她開了服飾店,到世界各地進貨。有一天告訴我:「我幫你在日本找到一件,有空來我店試穿。」雖然她的店就在我公司附近,我拖了一整年都沒去。
出國前一天我約她吃飯,吃完後到她店裡。那西裝掛在架上,我拿下來一穿就合,完全不用改。我說:「擺在架子上多久了?」她說:「擺了一年了,很多人拿下來試穿,但尺寸都不合。它跟你有緣。」我立刻買下來。雖然夏天來了,短期穿不到。但我想:
如果我真的回不來,告別式上,躺在棺木中,穿這件應該不賴。

我也和一直對我很好的女孩去散步,走的街道跟我對她的辜負一樣長。我本來想講些感性的話,謝謝你對我這麼好之類的。但最後一句都沒說。我們只是聊著這些年來的瑣事。她怎麼從二十變成三十,我怎麼從三十變成四十。而不管變成幾歲,在愛情上,我們還是會跟當年一樣幼稚。

我也把E-mail收信夾中的一封信歸檔,不再等待對方回信。這是我喜歡的女孩寄給我唯一的信。後來我寄了很多信給她,她都沒回。我一直在等,無法接受她不愛我的事實。這筆債不是我欠她,也不是她欠我,是我欠自己。我欠自己,那些等待的時間。

闔上這一章
還了這些債,我沒有變成更好或更壞的人,只是變得更輕鬆。
這種輕鬆不是考完大學聯考後的輕鬆,而是像買了一本書,某一章節看到一半,頁緣摺個角,很久沒再看。兩年後一個星期六下午,終於把那一章節看完,然後把摺角拉平、整本書闔上。

那一章看完,不代表整本書看完。就算整本書看完,也不代表任何意義。讀了很多書而活得很糟的人很多,事實上,「寫」過很多書而過得很糟的人也不少。
但能在人生中每一段際遇,不管是一本書的章節,或是一份工作,一段感情,做到有始有終、兩不相欠,非常不簡單。別說幸福圓滿了,那境界太高。只要能兩不相欠,就不簡單。

我出了國,又回來了。我並沒有大徹大悟、改頭換面。我將來還是會欠債不還、付「循環利息」。我不壞,但也學不乖。

我當然不希望今天是最後一天,但也真的不知道未來還有幾年。我想我會提高警覺、珍惜所有。但難保不會不知好歹、隨波逐流。但不管如何,我會常和愛我的人吃飯、把辜負別人的時間縮短,並且把握每一個機會,把告別式上的西裝,提前拿出來穿。

2009年6月18日

幸運餐桌

@ 快樂的秘訣: 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 而是去
喜歡自己做的事
@ 快樂的觀念: 尊重自己 , 尊重別人
@ 快樂要懂得分享 , 才能加倍的快樂
幸運餐桌
連續三個多月,丹尼的餐廳營收根本無法與成本打平,在經濟不景氣前,這間小餐館也曾有過門外大排長龍的日子。
而今晚,丹尼算了算帳款,他決定;餐廳就開到今天了吧! 他已無力再承擔虧損了。
應該是用晚餐的尖峰時間,店裡卻只坐著一對父子,兩人共點了一份套餐,孩子吵鬧著,父親先是不予理會,接著不耐煩的要孩子安靜。
此時,有個戴著帽子、臉色陰沉的男子走進店裡,丹尼上前招呼,一邊心想:或許這就是餐廳最後一個客人了,不如多招待他一些吧! 能做的雖然不多,但這小小的驚喜,或許能帶給他人一點快樂。
幸運餐桌免費招待
男子點完餐後,丹尼等著對他說:恭喜你!你所坐的位置,正是本日的幸運餐桌!不僅所有餐點免費,還可獲得額外的招待喔!
男子驚訝的看著丹尼:沒想到我竟然這麼幸運!
丹尼笑著為男子送上招待的甜點,男子也露出笑容。
隔壁桌的孩子看到了,吵著說:爸爸,我也要吃甜點。
父親卻說:沒錢啦,吵什麼吵!
看到了這一幕,男子對丹尼說:那麼,我也將我的好運分一點給其他人吧!
於是,他請丹尼將甜點送到父子桌上,孩子看到甜點,開心的又叫又跳,父親也露出了笑容,走到男子的桌旁向他道謝。
兩人坐下來一聊,才知道男子是間小公司的老闆,名叫庫爾。庫爾問那位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
只見他沮喪的回答:我原是產銷經理,但因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已通知我做到月底...。
聽見這樣的回答,庫爾想了一想,說:嗯...,我的公司正在找尋業務方面的人才,不知你有興趣試試嗎?
這位父親露出驚訝的表情:這...,當然好啊!
兩人便約定了明日到公司面談的時間。
奇妙的歡樂轉變
這天過後,丹尼決定再堅持一陣子,並在每天都選出一張幸運餐桌,招待坐在那張桌子上的客人;
消息傳開後,許多人都好奇的要來碰碰運氣,而丹尼爾餐廳的人氣因此越來越旺。
幾年過去後,庫爾已是丹尼餐廳的老顧客和好友。
有天,庫爾突然問起丹尼:你知道,當我第一次走進餐館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嗎?
丹尼搖搖頭,庫爾淡淡說著:其實,那天晚上,我走進餐館,是打算飽餐一頓後,再想辦法結束自己生命的。
一個決定影響深遠
那天,我的妻子給了我一封信,信中她再也無法忍受我工作忙碌;時常忽略她, 所以決定與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在那晚,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我是那麼愛她,她卻感受不到,我對這世界真是灰心到了極點。
庫爾抬起頭來,對丹尼微笑了一下:但也就在那晚,我坐到了幸運餐桌!
一開始,我內心深覺諷刺,但當我並沒想太多,就將幸運分給其他人,並看到他人開心的回應時,我突然深深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於是,我開始重建了自己的人生!
丹尼看著庫爾,眼眶盈滿了淚水,他深深了解到,真正的幸運,其實是來自於不顧自己缺乏的無私給予,而自己,也正是那眾多幸運者之一。

2009年6月3日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2009年5月12日

林美秀.鍾欣凌

林美秀.鍾欣凌 XXL的智慧和勇氣
很有媽媽味的林美秀(左)和「粉紅豬」鍾欣凌,胖胖的外型是她們闖蕩演藝圈的法寶。但鎂光燈照不到的地方,「肥胖歧視」也曾讓她們傷痕累累。
「大尺碼」人物也要有比常人大一號的智慧和勇氣。
問:大家很容易開胖子玩笑,比如揶揄胖妹「恐龍妹」。你們會在意嗎?有沒有不好的經驗?
林美秀(以下簡稱林):恐龍妹滿可愛的呀。恐龍妹應該要有自信,恐龍可以噴火耶!
鍾欣凌(以下簡稱鍾):被叫恐龍妹的人,大多有一顆敏感和善良的心。如果有人叫我恐龍妹,我應該會把他吃下去吧,哈哈。
林:對呀,你就表演恐龍給他看!
聯誼怕尷尬 搶當主持人
鍾:我早就是粉紅豬了,恐龍妹也不算什麼。不過,以前我一定會受傷。
我念高中時,還不能處之泰然。電話裡聊得很開心的男生,見到我第一眼,笑容就僵掉了;舞會的慢舞音樂一放,連像是恐龍妹的人都被邀請走了,好心的DJ看不過去,下來說:「我請你跳支舞。」
後來我學會了,為了避免配對的尷尬狀況,所有聯誼,我都在當主持人。
被笑大肥豬 狂瘦5公斤
林:以前我幫藍心湄伴舞,我和另一個新人都比較「圓」,被消遣:「哎喲,心湄怎麼帶兩隻豬在跳舞!」大概是受傷的默契吧,我們兩人都在一個禮拜內,瘦了五公斤。
鍾:我有個胖子朋友,說他曾經被全班同學拍桌子叫「葉pig、葉pig 」,他很傷心。還有一個大學同學告訴我,他以前很胖,會減肥是因為走在路上,有個媽媽指著他,對自己的小孩說:「你看,你再吃,就會和他一樣!」
林:比起言語傷害,視覺上的侵犯也讓人很不舒服。很多人看胖子都盯著胸部,實在很想問:「看三…看什麼小朋友啦!」
鍾:看到花色漂亮的內衣,小size很可愛,但大size的,哇…好像兩個拉麵碗公!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48858
體重加起來超過兩百公斤的林美秀、鍾欣凌、杜詩梅,一起主持「霹靂嬌娃」節目後,三個肥版嬌娃的感情更麻吉。不久前杜詩梅結婚,林美秀、鍾欣凌比自己嫁出去還開心。
杜詩梅渾然天成的自信,最令林美秀、鍾欣凌艷羨。雖然兩人湊在一起絕無冷場,嗓門、笑聲都比大,但她們的內心,都有陰暗沈重的一角。
林美秀說,鍾欣凌這方面的進步「超級世界無敵多」。以前朋友到鍾欣凌家,一有食物掉屑,她邊喊「沒關係」,邊緊張兮兮當場擦掉;現在卻處之泰然。「你要感謝男朋友,是他救了你。」林美秀說,鍾欣凌變了,她的幸福看得見。
林:開自己的玩笑非常好。人家不敢講你胖,你竟然自嘲,就是有自信。
鍾:每個人都需要自嘲。有次在紐約地鐵哼英文歌「我們都住在黃色潛水艇…」,有個提公事包男人突然回「no, we don't」。這就是幽默感。
鍾:曾有人說,我會當人家小老婆。趙自強說:「哇!那你是我見過最大隻的小老婆!」
林:我是碰到再說;沒有就算了。異性緣好是真的,人家看到我,完全是看到媽媽。(鍾:哪有!有人超想娶你的。)誰?噢,我還嫌他胖。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48861林:我真正變胖是進到屏風表演班之後。演戲嘛,幹嘛看身材?胖了就自我安慰:「反正我又不靠身材賺錢。」(鍾:我們現在是真的「靠身材賺錢」呀,哈哈!)
鍾:我進演藝圈之後,才比較接受自己的樣子。很多人說我可愛,鼓勵我要有自信。連趙哥(趙自強)都開玩笑說:「我們這種身材喔,到食人族最受歡迎,因為人家可以吃一個月!」哈哈。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48860

2009年5月2日

身障金頭腦 排出225×225超級數獨

更新日期:2009/05/02 04:09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顏面傷殘、肢體障礙、現年67歲的賴彰彥,運用縱橫225乘225個小方格數字排列,用1至225個數字,讓縱橫各225行排列數字總和均為25425,他費時22個月終於完成,希望有人能贊助經費讓他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顏殘肢障 險毀人生
賴彰彥因一場公安意外改變了後半生,此次如果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成功,他認為藉此規劃完成相關數字益智遊戲產品,市場將是國際性的,不論最後是否如願,他都將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人生其實是一連串的「峰迴路轉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學商的賴彰彥原本想當桌球國手,沒想到後來成為印刷廠老闆,也因從事印刷,意外被硫酸波及造成顏面傷殘,搭計程車,又碰上車禍,司機當場慘死,他的腿部肌肉萎縮,從此不良於行,隔年他想不開自殺……,一連串的打擊與不如意,直到921大地震,他到南投當志工,終於讓他認清,老天留下他,是要他去做有意義的事。
創作數獨 挑戰金氏紀錄
兩年前出版「創作數獨」,希望幫助青少年找回耐心、定心的他,歷經22個月、每天至少8小時的苦思,完成了這項挑戰金氏紀錄的鉅作。
他說,如果不是因為雙腿不良於行、顏面傷殘,逼使他足不出戶,他也不會因玩報紙上的「數獨」後,誤打誤撞完成這項可挑戰金氏紀錄的「數字排列」,人生真是「峰迴路轉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02/78/1islx.html

2009年4月4日

撈魚哲學

來源:網路流傳
昨夜,心生無聊,一個人到市集逛逛。 記得以前小時候,每有市集,就會拉著爸爸帶我去,幾次下來,雖然每次的情景都一樣,我甚至熟的都可以指出那幾個攤位所在位置,雖然也不見得要買些什麼東西,但我就是喜歡晚上逛街的樂趣。逛夜市,對小時的我是充滿期待與新奇的。隨著上國中,專科,到現在。市集也不知如何,在我心中早已成為過去。也許是忙吧!
隨意走走,聽著攤販的吆喝聲,彷彿回到了小時候那種單純的想法。我注意到眼前有一個撈魚的攤販,一個老人在看著,沒有任何客人,也許是天冷的因素,在加上人們漸漸聰明,懂得那撈魚的技倆,所以乏人問津。我一時童心大發,蹲下去撈起魚來。連破了三隻網,一條小魚也沒撈到,老人瞇著眼看我的蠢樣,心中似乎暗自竊笑。我不耐的說,「老闆,你這網子做的太薄,幾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魚又怎麼撈的起來?」
他回答,「少年仔,看你也是念過書的人,怎麼也不懂呢?當你心生意念想撈起那條你認為最美的魚時,你有橫量過你手中所握的魚網是否真有那能耐嗎?追求不是件壞事,但要懂得了解自己呀!」我心中吃驚,又問道。「老闆,你賣的是什麼?以現在社會一直在進步,但你卻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行業,你這樣能維持生活嗎?」「少年仔,我賣的是童年與夢想,也許你不知,有很多像你一樣的人或是比你更年長的人來我這撈魚,你真認為他們只是為了這些不值錢的魚嗎?
以你現在,你大可去水族館買你喜歡的魚,又何必來這撈這些小魚呢?他們也跟你一樣,都是來找尋自己的童年的,有些是上階層的人,有些是一般的勞祿百姓,但在為了求生存而日日心力交戰下,他們會來此找尋他們曾有的童年。」
「那你又賣了夢想給誰?」「我賣夢想給那些應該有童年卻被繁複補習跟功課壓力的小朋友,也許社會一直在進步,但相對的也剝奪很多我們應該有的東西。在這裡,小朋友可以對著一群魚討論半天,你也可以見到他們撈起魚時興奮的大叫,那怕只是外面二十元一兩的飼料魚,但他們卻會心滿意足的回家,甚至睡覺也作著這樣的美夢,你不覺得很好嗎?」
「可是我還是覺得你的網太薄,根本撈不起魚。」「少年仔,你還不懂撈魚的哲學吧!這對眾人所追求的事業、愛情、財運都是一樣的。當你沉迷於眼前美好目標之際,你有衡量過你自己的實力嗎?為什麼總有人喜歡一昧的去追求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不想想自己所擁有的價值?目標越大,得失心越大,挫折感也就越大,人生之苦不皆是如此嗎?也許你該放棄那些大而美麗的目標,選擇在你身旁的目標吧!人應該要務實一點比較好。」
他手拿隻魚網,輕鬆的就將一隻黑姑娘撈上網。「你看,這不是容易多了嗎?」我無語,心中想著他所說的話。付了五拾元給他,說聲不用找了,算是聽他這一席話吧!
他笑著將錢退給我,又將他剛撈到的魚包給我。 我沒收魚,因為即使將魚帶回家,對於家中沒水族箱的我也養不活它。
如果好不容易追求到的目標,自己又沒那種能力去維持它,不也等於是一場夢幻?人,還是應該務實一點比較好。
臨走之際,彷彿聽到那老人對我說:「少年仔,別想著要爬太高,屬於自己的東西一旦失去了,要再跟別人買回來那就不好了。」http://www.bliayad.org/articles/pages/0041.htm

2009年4月2日

彩繪美麗人生 生命鬥士畫出希望

更新日期:2009/04/02 20:16
【吳怡君 蕭鴻翰/台北】
畫作可以安撫人心 紓解壓力,更可以幫助失意的人,找回生命的力量,上午周大觀基金會公布,第12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12位得主,而罹患罕見先天性魚鱗癬症的,穿山天使鄭美珠也獲得這項殊榮,並且和第4屆的,原民抗癌英雄陳景生,一同舉辦穿越生命時空聯展,要用畫作向世人展現,永不放棄的決心。
運用鮮豔豐富的色彩語彙,和繽紛的圖像,並以圓圈狀或漩渦狀的,抽象圖騰,展現出澎湖家鄉的美,穿山天使鄭美珠,雖然罹患罕見先天性魚鱗癬症,但在殘缺外表和受創的心靈下,總是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從她的畫作中更看見生命的奇蹟。
每幅畫作中,都紀錄了台灣原住民的風土民情,畫家陳景生,1990年從中國廣東移居台灣,18年來,全心投入原住民的藝術工作,雖然前幾年罹患攝護腺癌,但仍然無怨無悔的,用創作展現他的生命力。
鄭美珠和陳景生,同樣都透過畫作,超越生命極限,成為生命勇士,而6月鄭美珠也將和其他11位,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得主,一同出席頒獎典禮,要向世人展現,他們最閃耀的光芒。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2/90/1h5tu.html

2009年3月7日

林肯語錄

錢敎師:改變不困難,下決心改變才困難!

林肯:面對成功的決心,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力量可以征服,其勝利卻總是短命的。
与其全部说出,澄清一切疑问,还不如保持沉默,装傻。 與其全部說出,澄清一切疑問,還不如保持沉默,裝傻。
永远记住,你要成功的决心比任何一件事情都更重要。 永遠記住,你要成功的決心比任何一件事情都更重要。
要劝阻起诉。 要勸阻起訴。 只要有可能就要劝人妥协。 只要有可能就要勸人妥協。 律师作为和平制造者有优越的机会做好人。 律師作為和平製造者有優越的機會做好人。 律师应该是有足够的钱可挣的。 律師應該是有足夠的錢可掙的。
我坚定地相信人民。 我堅定地相信人民。 如果把真相告诉他们,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们是能够被依靠的。 如果把真相告訴他們,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刻,他們是能夠被依靠的。 关键是把真相报告给他们。 關鍵是把真相報告給他們。
我将准备,因为某一天机会总会来的。 我將準備,因為某一天機會總會來的。
如果这是咖啡,请端茶来;如果这是茶,请端咖啡来。 如果這是咖啡,請端茶來;如果這是茶,請端咖啡來。
如果你想要赢得某人的支持,首先要让他相信你是他真诚的朋友。 如果你想要贏得某人的支持,首先要讓他相信你是他真誠的朋友。
我的经验告诉我,一点毛病也没有的家伙,也没有什么德行。 我的經驗告訴我,一點毛病也沒有的傢伙,也沒有什麼德行。
对一个宣称与创造他的神有血亲关系并有极自我价值的人来说,是很难使他感到不幸的。 對一個宣稱與創造他的神有血親關係並有極自我價值的人來說,是很難使他感到不幸的。
大多数人的幸福程度不超出他们自己心中设定的幸福。 大多數人的幸福程度不超出他們自己心中設定的幸福。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克服艰难困苦,但要想检验一个人的人格,给他权力。 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克服艱難困苦,但要想檢驗一個人的人格,給他權力。
没有人能够厉害到不经对方的同意而主管另一个人。 沒有人能夠厲害到不經對方的同意而主管另一個人。
老练指的是能够如对方自己描述自己一样描述对方。 老練指的是能夠如對方自己描述自己一樣描述對方。
你抓到了一头大象的后腿,而它却要逃走,最好就让它走。 你抓到了一頭大象的後腿,而它卻要逃走,最好就讓它走。
你也许能短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你也许能长时间欺骗部分的人,但总不能长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你也許能短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你也許能長時間欺騙部分的人,但總不能長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当我行善时,我感觉很好;当我做恶时,我感觉很糟,这就是我的宗教信仰。 當我行善時,我感覺很好;當我做惡時,我感覺很糟,這就是我的宗教信仰。
我总是发现慈悲比严厉能带来更丰硕的成果。 我總是發現慈悲比嚴厲能帶來更豐碩的成果。
人格就像是树,而名誉则像树的阴影。 人格就像是樹,而名譽則像樹的陰影。 阴影是我们的看法,树才是真实本身。 陰影是我們的看法,樹才是真實本身。
如果我是有两个面孔的,那么我将戴上这一个吗? 如果我是有兩個面孔的,那麼我將戴上這一個嗎?
没有人有足够好的记忆而能做到撒一个成功的谎。 沒有人有足夠好的記憶而能做到撒一個成功的謊。
某些人应该富裕这件事,因其表明其他人也能富裕,所以是符合公义法则的,因为它鼓励勤奋和创业。 某些人應該富裕這件事,因其表明其他人也能富裕,所以是符合公義法則的,因為它鼓勵勤奮和創業。
不管你干哪一行,都要好好干。 不管你幹哪一行,都要好好幹。
任何时候我听到任何人为奴隶制辩护时,我都感到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请他当一回奴隶看看。 任何時候我聽到任何人為奴隸制辯護時,我都感到一種抑制不住的衝動請他當一回奴隸看看。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peaceking.blog.hexun.com/18159730_d.html&ei=OoayScblINXJkAXWn5jOBA&sa=X&oi=translate&resnum=8&ct=result&prev=/search%3Fq%3D%25E6%25AF%2594%25E4%25BB%25BB%25E4%25BD%2595%25E4%25BA%258B%25E6%2583%2585%25E6%259B%25B4%25E9%2587%258D%25E8%25A6%2581%2B%25E6%259E%2597%25E8%2582%25AF%26hl%3Dzh-TW%26lr%3D%26sa%3DG
失業不失志 發揮專長找出路
更新日期:2009/03/07 20:15
【鄧淑珍 范群宏/綜合】
全球經濟衰退,國內也掀起一波波的
裁員風潮,有人因被企業裁員而失志,有人卻發揮所學專長,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
為讓自己的小孩和婆婆,有到良好的照顧,原本是一位營養師的陳雅惠,決定放棄專職工作,專心照顧家庭,但想倚靠一份微薄的兼職薪水,支付家用有些困難,所以讓陳雅惠有了當老闆的念頭,以有機豆漿為出發,不斷嘗試研發新配方,打開她的
創業市場。
創業當老闆的還不只有陳雅惠,放棄竹科高薪工作,回故鄉養雞的竹東鎮民徐志豪,經過10年不斷研究,終於在雞飼料的配方,及提供適合雞隻生長舒適的環境下,找到領先業界的新方法,不僅成了
新竹縣供應大盤之一,也創造出傳統產業的新契機。
經濟疲憊,國內因被裁員而
失業的案例不勝枚舉,已經54歲的邱添全,原本是一家公司的工務副理,卻在退休前2個月,突然接到公司裁員的消息,讓邱先生亂了頭緒,幸好在太太的鼓勵下,邱添全全心投入服務業,當起咖啡廳的老闆,也改變了原本失志的人生。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導致經濟不振,人民信心動搖,甚至面臨失業和休無薪假等問題,在急著為自己找尋出路的同時,不妨放慢腳步 冷靜思考,重新運用自己所學專長,或許一時的事業危機,卻是自己的一輩子的生命轉機。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6/90/1fl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