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情緒」是近年來父母所關注的議題。兒童的情緒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且比我們想像中都早,可喜的是,在許多研究中發現,孩子的情緒發展深受父母的影響,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更應該陪伴孩子,成為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所謂「情緒教練」是指不忽視孩子的負向情緒表現,如:憤怒、恐懼等,同時接受孩子也有負向的情緒,並能善用這些孩子負向情緒的表現,作為教導孩子生活意義,以及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刻。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若是父母能好好扮演情緒教練的角色,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相對傑出。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步驟,試著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了解情緒是親近孩子、教導孩子的機會)(2)理解孩子的情緒意義(3)接納、同理孩子的情緒,確認孩子的感受(4)協助孩子覺察、辨識情緒並尋找言語標明情緒(5)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並讓孩子了解引發情緒的情境,釐清原因(6)協助孩子思考解決方案,且必要時需設定限制
以下我們就一個輔導中的小案例來看看,如何透過這些步驟引導孩子瞭解情緒本身,並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衝突:三年級的小辰與姐姐又起了衝突,小辰憤而離去,並落下狠話:「我再也不要回來了!」我追出去,他ㄧ邊跑,一邊回頭看我。我發現他往宿舍方向跑,我終於放下心,因為這告訴我:「他想回到安全的地方療傷」。-----------------------------------------------------(1.察覺) 我喊著:「我不是要來追你回去的,而是要來陪你。我老了,追不動你了,可以停在那裡等我嗎?」他停下來了,雖然背對著我。我走到他身旁坐下來,摸著他的背說:「謝謝你。你是個體貼有愛心的孩子,也是ㄧ個可以控制情緒的孩子。你雖然生氣,卻可以因為愛我而控制不再跑,真不容易!」-------------------------------------------------------- (2.理解)他回應說:「我絕對不要讓她了,我不要她!」 (那是一種受了傷,想要保護自己的訊號),我接納他的情緒,卻也很疼惜他的委屈(我想起有情緒障礙的姐姐一生氣,就會動粗或言語暴力,而他總是說:「原諒她吧,她就是這樣……」我看見一種堅定的愛與力量,忍過去,姐姐就平息了,媽媽也不會傷心。)我決定尊重他!我摸著他的背說:「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你怎能用那麼多的愛,愛你的姐姐,你一定很傷心她這樣,你多麼希望她可以改變,媽媽也可以不再傷心流淚。」-----------------------------------------------(3.接納同理和確認)這時,他激動的抽搐起來,哭泣的聲音越來越大,似乎要將所有的委屈都哭出來。我用呼吸配合著他哭泣的節奏,一邊告訴他:「把所有的痛哭出來是好的,你就會慢慢變得有力量。」我等他漸漸平復,問他:「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他點點頭,把身體轉過來。我又加以澄清:「這個傷心是挫折?還是生氣?或是沮喪失望?」他說:「失望!」-----------------------------------------------------(4.標明情緒) 透過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真實感受,可以協助孩子覺察、明瞭、認清自己的情緒(感受)。當孩子可以用情緒詞彙(如失望、沮喪……)表達當時的情緒時,就能幫助孩子從「衝動」進入「理性」,開始思考:自己怎麼會這樣?我要什麼?甚至探索、澄清情緒的多重面貌,找到核心情緒及其意義。我接著問小辰:「你剛剛說失望是什麼意思?」-----------------------------------------------------(5.釐清原因)小辰說:「她都沒有改變!讓也沒有用!」我想這是一種無力感,一種期待的失落,一種對自己付出卻沒有結果的失望! 於是,我說:「你可以不讓啊!這和你原來想幫姐姐或媽媽的善良ㄧ點也不衝突。我很好奇,你若不讓,你想怎麼做?」---------------------------------------------- (6.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情緒教育中不可少的能力,當一個人對事情及自己比較有把握時,他的情緒自然也會比較平穩!因此,我決定支持小辰的善良,也想支持他想勇敢面對的力量。小辰接著說:「我希望她消失,永遠都不要這樣的姐姐」。-------------------------------------------------(6.必要時提供限制)我即時提醒他:「你可以很生氣,但沒有人有權利決定另ㄧ個人的生命。而且告訴你ㄧ個很重要的秘密:傷心、生氣的時候不要做重大的決定,因為傷心生氣都會過去,但衝動的決定可能會變成永遠的後悔。我們再想想其它方法。」他點點頭說:「那就給她吧!我不要了!」我接著問:「這是ㄧ種不讓她的方法嗎?」他說:「是!因為是我決定給的。所以,不是讓!」這是多麼有力量的答案。這時,我不禁想到自己的成長──到了大學才學會這種自主後的自由的愛、學會放下委曲再次前行(決定放下一切陪媽媽看電視,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成全、一種愛)。我知道當他的力量不斷累積,有一天就可以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利(我想這是他「不讓」的含意),就讓他慢慢來吧!我試著放下自己的心疼,肯定他的選擇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後,邀請他走回教室告訴姐姐:「我決定把藍色給你」。路上我先打了預防針說:「姐姐可能會拒絕,但這不代表你處理不好,只是每個人也都可以有自己的決定,對嗎?」。他平靜地點點頭。
情緒教育不是一種智能,是一種生活及對待生命態度!發現、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開啟溝通的那扇門,而幫助孩子標明情緒、進一步釐清原因,才能夠理性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陪著孩子在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之中,體會人生各樣豐富的滋味。http://www.rainbowkids.org.tw/~srf12/modules/x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