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時曝露於黴菌會增加日後氣喘的風險
更新日期:2009/03/03 00:15
February 24, 2009 — 根據2月份過敏、氣喘&免疫學檔案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家中可見的黴菌與嬰兒後來發生氣喘的較高風險有關。根據該研究,母親抽菸也是小孩日後發生氣喘的顯著風險因素。
辛辛那提大學環境健康系的Yulia Y. Iossifova博士等人,使用「氣喘預測指引(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評估483名小孩日後發生氣喘的風險。
Iossifova博士等人解釋,本研究獨特之處在於首次聚焦於探究可見的黴菌以及(1-3)-β-D-glucan(聚葡萄糖)之曝露對臨床API的影響;API最初發展用於3歲的小孩,對6至13歲時發生氣喘有59.1%的陽性預測價值、73.2%之陰性預測價值,專一度為84.7%,敏感度為41.6%。
參與辛辛那提孩童過敏與空氣污染(Cincinnati Childhood Allergy and Air Pollution)研究的小孩,是於2001年10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之間出生,這些嬰兒的雙親在嬰兒平均8個月大時,完成一份有關居家特徵的詳細問卷,接著接受家庭訪視,訪視包括從主要遊戲區取得灰塵樣本,以及收集家中可疑表面的膠布取樣。研究者使用顯微鏡評估這些樣本的黴菌污染,將各家庭的黴菌以及水漬分類為沒有、低或高。分析塵土樣本中的(1-3)-beta-D-glucan和內毒素(endotoxin)的濃度。
研究對象在1歲時的年度就醫時才開始接受評估,目前的分析包括了這些小孩3歲時的健康結果。每個嬰兒透過皮膚點刺測試評估對過敏原的敏感度,雙親則報告小孩發生哮喘的頻率。
Iossifova博士等人寫道,此分析中,如果小孩3歲時有復發哮喘、且符合三種主要規範之一(雙親氣喘病史、對1個以上的氣源性致敏原過敏、濕疹)或三種次要規範(沒有感冒但有哮喘、醫師診斷過敏性鼻炎、對牛奶或雞蛋過敏)之二,則被視為有陽性API,也就是未來發生氣喘的風險較高。發生哮喘1次以下、對任何過敏原都沒有過敏者被納入對照組。
研究結果指出,(1-3)-beta-D-glucan值與小孩之過敏哮喘風險和陽性API呈反比。內毒素量與過敏哮喘和陽性API之間有些微增加但不顯著的風險關係。
不過,相較於家中沒有可見黴菌的嬰兒,家中有可見黴菌的嬰兒發生過敏哮喘的機率達6倍以上、陽性API的機率達7倍以上。母親抽菸是另外一個過敏哮喘風險顯著增加的因素(校正勝算比[OR]為13.7),也是後續發生氣喘的風險因素(OR值4.4)。
這項研究的一個潛在限制是孩童測量結果時的年紀;許多小孩在3歲時有哮喘或有陽性API,但後來沒有發生氣喘;但是因為3歲時的檢測顯示13歲時會增加氣喘風險,作者建議持續追蹤,以確認這些發現是否與後續風險有關。
作者結論表示,可見的黴菌以及母親抽菸是陽性API未來發生氣喘的最強風險因素;因此,對高風險小孩有效之發生氣喘的預防性檢測是家庭矯正測量,以移除可見的黴菌,另外就是雙親戒菸。
國家環境健康醫學研究中心、國家職業安全研究中心、辛辛那提大學教育與研究中心之健康訓練計畫支持本研究。作者宣稱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03/03
http://news.msn.com.tw/news1190517.asp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