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

媒體素養向前走:網路使用者的資料安全保密守則

更新時間:2009-04-23 22:13:04  
記者∕作者: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
謹慎小心使用網路,才能避免個人資料外洩的情形發生。(圖/本社資料室 文/蔡佳倫)
文/郭宏恬打開電腦,連上網路,你最常做的事是寄發e-mail與朋友連絡?還是使用部落格或是參與網路討論區發表高見,或者進行網路拍賣及線上購物呢?網路世界的無所不能,是最迷人的地方,上述的各種便利功能雖然表面看來似乎免費可得,不過要能使用這些網站功能,卻有一段如同「與魔鬼的交換」的過程──你得交出你的身家資料。為何非「會員」不可?在各種電子商務網站的行銷方法中,會員制行銷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手法之一,逐漸為各類網站所用,尤其是大型網路公司,網路使用者幾乎都必須加入該網站的會員,才能獲得服務。成為會員所需提供的資料不一,基本資料如姓名、生日、電話、地址等,甚至有網站會要求提供身分證字號以避免重覆註冊情形。而各種 網站要求使用者留下資料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項:一、利於行銷:瞭解會員的性質有利於網站尋求廣告主刊登網路廣告,如網站會員的數量、性別、年齡、收入、興趣、居住地區、職業等情形,都是十分具有說服力的數據。亦可以利用這些分布 情形進行與其他單位組織合作各種類型的行銷活動,增進網站的 收益。二、提高使用者忠誠度:某些特殊的福利或回饋(例如點數)只提供給會員,這些優惠會讓有需求的使用者持續使用該網站,網站更易長期留住顧客。三、進行廣告宣傳:透過會員留下的連繫資料(如e-mail、手機號碼),可於通知會員各種活動及產品之訊息,為廣告宣傳方法之 一。四、便於管理:網站可要求加入的會員遵守網站規範,較易維護網站秩序,對於刻意破壞的使用者可以剔除他們的使用資格,以減少發生違法情形。小心個人資料外洩會員制度對網站公司而言,可說是百利而無一害,但對消費者而言就不是那麼「好處多多」了。近來包括網路書店、拍賣網站、藥品及美妝等知名購物網站,都發生會員資料外洩的情形。詐騙集團並利用各處蒐集而來的帳號密碼,以「資訊拼圖」方式相互對照,不斷嘗試帳號密碼登入,先竊取網友的交易明細紀錄,再用來取信受害者,以騙取金錢。個資外洩情形頻傳,讓網路使用者在享受便利性之餘,多了不少緊張與擔心。除了網站會員制帶來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外,使用者個人的上網習慣也會造成個人資料外洩。擔心你是個人資料外洩的高危險群嗎?不妨就以下事項檢視自己的上網方式是否安全:一、加入網站會員時會思考必要性,如真的需要這個網站所提供的服務才加入,以盡量減少個人資料外流的可能,並選擇使用安全機 制較佳之網站。二、密碼不用個人生日、身分證字號等容易被人猜出的數字。三、不定期更新密碼,並避免重要的帳號密碼都相同(如網路銀行、購物拍賣網站、線上遊戲等),以免讓不法之徒容易成功登入。四、使用網路部落格或交友網站時不公開重要個人資料,網路相簿限定好友會員觀看,不放私密照片,避免被駭客破解後流出,特殊照片則以設定密碼方式限制觀看資格。五、使用求職網站時,謹慎保護線上求職履歷資料,盡量不公開。六、不玩需要留下個人資料的電腦小遊戲、線上心理測驗或算命網站 (如算姓名或生辰八字、點光明燈)等。七、不隨便參加各種需留下個人資料的網路抽獎活動。八、盡量不使用網頁瀏覽器所提供的密碼記憶功能,亦不使用公共電腦(如網咖)進行各種重要交易。九、下載任何程式檔案或開啟e-mail時小心防範有無中毒可能,不隨 便點選不明連結或上不明網站。定期更新防毒程式,減少被駭客 入侵電腦的可能。十、不使用盜版軟體,因為其中也許暗藏間諜軟體,可能導致個人重要資料外洩。上網方式與上述幾點越多相符者,代表個人資料保護觀念越正確。若你尚未建立保護個資的良好習慣,不妨遵照以上原則及早改變你使用網路的方式。公私部門應加強隱私保護 除了個人使用網路方式影響資料保護情形之外,國內政府部門或民間企業,都曾有個資外洩的情形發生。不管是直接將個人資料公開於網站,或是內部人員流出,顯現國內公私部門人員欠缺保護個人隱私之觀念,內部規範制度也並不完善。在法律規範方面,民國84年國內已有《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誕生,然受規範者僅限部分行業。因應產業潮流變革,網路購物及電視購物興盛,行政院於兩年前提出修正草案,希望將規範對象擴大適用,並加重刑罰,以嚇阻個資外洩情形。不過至目前為止,立法院仍未通過該案,營造資訊安全環境仍有賴國會加速法案審查腳步。不希望個人隱私「全都露」嗎?請謹記保護個人資料原則,享受網路便利才能安心。(媒體識讀推廣中心研究員)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300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